劉冠吟/「閱讀」增加你人生中打怪的能力

策展人簡介
現為《小日子》雜誌發行人,自2016年開啟「小日子」轉型,陸續開設全臺七間「小日子商号」,推出自有品牌產品上百種,創紙本媒體轉型先例。喜歡寫作、旅遊、認識新朋友,好吃、嗜酒、熱愛工作,育有一女罵罵號,一犬有春,著有《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 再簡單的小日子,也需要挺身前進!》。
▶劉冠吟精選20本書單往搶先看:點我
策展人/劉冠吟
從識字開始,閱讀就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樂趣。我幾乎什麼都看,圖書館裡的書、麵店裡的過期報紙、街上遞過來面紙上的文字、建商的摺頁廣告等。我像一個閱讀小怪獸,喜歡把文字跟圖案細細品嚐,想著對方為什麼要這樣寫,想要呈現什麼感覺,有沒有達到這個宣傳目的。
再長大一點,我沈浸在小說的世界裡。小學的時候,很多古典小說會配上插圖,這跟現在的繪本有些不同,文字比較多,圖片是輔助劇情,譬如說《水滸傳》旁邊會配一個林沖豪邁的圖像,雖然簡陋但足夠想像,又譬如說《紅樓夢》裡面會配一個黛玉皺著眉頭葬花的繪畫。以現代的編輯概念來說,這些圖畫大概都是一些「示意圖」的等級,說不上精緻,也說不上太高級的美感,但閱讀就此開啟了我在求學之路上的另一扇窗。
小時候的我聽到有些家長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哎呀你的功課已經不夠好了,課外書就少看了吧。這個說法一直讓我不以為然,閱讀量不夠,其實會造成種種的障礙,譬如說,對於文字的閱讀速度、解讀能力都無法成長,考試題目看得不夠快、讀得不懂,成績又怎麼會好呢?另外一方面,閱讀總是可以讓人在打開書的瞬間,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紓解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又可以增加面對人生中難題的打怪能力。閱讀,何樂而不為?
多元的閱讀 造就多彩的人生
第42次中小學推薦閱讀書單,最大的特色就是「多元」,仔細的考慮到各種領域的選書,讓孩子(甚或大人)在閱讀選擇上非常豐富。如前言所述,我是個什麼類型的書報都看的人,這樣「雜食」的閱讀習慣,對我在未來的職涯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小時候的我完全無法想像,大量的讀書能夠提供給我如此多的靈感跟刺激。
我們每個月出刊的《小日子》,是我工作內容的重頭戲之一,在企劃跟發想題目的時候,常常會以自己讀過的書做為參考對象。本次的推薦書單裡,雜誌類的《聯合文學》跟《圈外》都是我個人私心非常喜歡的書目。《聯合文學》是喜歡文學的讀者必不可錯過的期刊,近年來在設計感跟編輯方式上屢有突破,常有驚喜感。《圈外》是非常「感覺系」的小誌,非主流的企劃及角度帶給讀者另一種看生活跟看文學的角度。
另外一個緊扣「多元」主題的,就是這次選書也選進了近年來台灣社會討論熱度非常高的多元成家議題。臉譜出版社出版的《正常的人:正常與否,誰說的算?十種不同性別認同、性傾向者的生命情境與心聲帶來的啟蒙及思索》帶領讀者思索何謂「正常」?或許你的正常不等於我的正常,而啟發讀者更多的包容性。
《她有兩個爸爸》用童稚的眼光去理解同志成家的世界,《陪阿嬤看日出》透過主角國中生的角度,去詮釋社會高齡化,及老年人喪偶後面對生離死別的生活。吳曉樂所著《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以散文方式討論台灣社會對於女性的種種,也紀錄著她成長中面對過的傷痕。《女同志X務農X成家:泥地漬虹》及《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突破性別身分與家庭風暴,迎向愛與療癒的自學課》寫女同志的處境,也寫生命的辛酸苦樂。
以上這幾本皆是用孩子的角度去談論較為嚴肅的社會面向,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其實這些被我們視為沈重的事情,都是人生日常的一環,與愛相關,與你我密不可分。
最後一本非常跳躍及多元的選書就是《Soac的台灣菜:五十四道家庭料理》。怎麼會選了一本料理書呢?家長跟學生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或許都有些疑問。但經由了解料理的食材來源、作法,更能增進對我們生長這塊土地的理解。Soac不只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廚師,也是感情濃度非常高的寫作者,藉由他的文章,能夠進入色香味俱全的閱讀世界。
(中)書名:《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右)書名:《陪阿嬤看日出》/出版社:耶魯出版
生為島之子 不可不知本地事
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被海洋溫柔地擁抱,也跟茂密的山林比鄰而居,大多數人卻對我們的家不夠瞭解。廖鴻基老師的《十六歲的海洋課》打開在這個島嶼生長的孩子對於海洋的眼界,溫柔訴說著環繞著我們的海洋的種種。《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的作者沙力浪斷斷續續進入山林二十幾年的協作生活中,慢慢發現有一群在山上的族人們,說出祖先的歷史與環境的故事。
《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跳脫非「漢」即「原」的框架,啟發讀者對於身份認同的思考,也更尊重這塊土地上不同的住民。如果覺得上述這幾本對現階段閱讀力較為挑戰,不如帶著孩子先讀《愛吹風的洋蔥》,跟著恆春的洋蔥一起在空中飛舞,吹著暖暖的風,內容如同台灣的自然環境、作物、人文的三重奏,讓閱讀幸福感滿滿。
(中)書名:《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出版社: 健行出版
(右)書名:《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出版社:游擊文化出版
一起出發吧,在閱讀裡旅行
此次選書的同時,正值疫情延燒時期,評審團們跟幕後工作團隊聯合線上的合作難度也增加不少,我們各自閱讀,讀完還得將大箱大箱的書彼此交換寄送,工作人員聯絡著視訊會議等等。無法自由流動的臺灣社會,彷彿罩在一個焦慮跟高溫的蒸籠裡,無處可去。「尋找吧!城市裡的日常閱讀」,發自內心覺得,推薦名單來得正是時候,哪都不能去、去了也不開懷的時候,就打開書吧,讓閱讀成為你的日常,城市也不再是牢籠,因為你的心無遠弗屆。
▶劉冠吟精選20本書單往這走:點我
▶查詢「第42次中小學獲選書單」:點我
▶有獎徵答10萬好禮送給你,立即參加:抽獎去
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
文化部辦理「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活動目標致力於鼓勵出版業者提升中小學生課外讀物品質,為兒童和青少年打造優質閱讀環境,同時,更希望遴選出推薦的課外讀物書單,不僅能提供大家選書參考使用,也能啟發青年學子閱讀的興趣與涵養。
本次評選活動歷經3個月,共評選出8大類,圖畫書類、自然科普類、人文社科類、文學類、文學翻譯類、叢書工具書類、漫畫類、雜誌類,評審委員由3,735種參選讀物中選出642種,佔參選總量17%。
想了解更多獲選好書,請至官網查詢:http://book.moc.gov.tw/book/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