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姿穎/人權體驗營10周年!體會民主與自由的可貴

體驗營學員仰望布幔感受當時氛圍(圖/陳銘傑提供)
體驗營學員仰望布幔感受當時氛圍(圖/陳銘傑提供)

文|游姿穎

為推廣青年世代對人權議題和的認識,自2012年起,人權館便辦理「青年人權體驗營」,期待藉由透過實地走訪歷史場域,和政治受難者面對面、聆聽過往口述回憶,深入理解那些學校沒教的歷史。走過十年,許多學員都因為曾經參與體驗營,而對人權發展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甚至開啟不同的人生視野與未來方向。

學會接納和包容 尊重彼此不同聲音

曾參與過六七八屆人權體驗營的陳銘傑,高中時期因為接觸太陽花學運而對司法改革產生興趣,大學時選擇就讀法律系的他,剛開始對於的過往和人權發展仍舊一知半解。帶著好奇心參與第一次的體驗營,卻讓他進一步思考什麼是人權?而這一代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回憶起第一次來到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的情景,陳銘傑直呼和想像中很不一樣。「原本以為會有很完整的歷史建物留下來,但園區其實很空曠,也感受不太到當時肅穆緊張的氛圍。」後來他才知道,有許多的建築物在戒嚴時期就被拆除或亟待修復。

但真正讓陳銘傑感同身受的是聆聽1970年代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前輩口述當年的遭遇,「生哥是馬來西牙華僑,當因為遭受莫須有的政治迫害被關押在綠島,他訴說著自己的母親從馬來西亞來臺探望會面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感觸很深。」

四天三夜的旅程回臺後,他也參加過「人權辦桌」但活動,「因為感觸很多,也想瞭解更多,因此第二年又回來體驗營當隊輔。」當隊輔時的陳同學會主動鼓勵學員們交流、討論,激盪不一樣的想法,因為他認為尊重不同的聲音,彼此傾聽、接納與訴說,這才是體驗營的目的。

對陳銘傑來說,人權體驗營不僅讓他認識過往被塵封的歷史、理解民主的真諦,也讓他認識綠島的美麗,「我後來也去綠島打工換宿、參加環島馬拉松,認識很多人、更開啟我不同的人生體驗,對於未來的路想走法律的路,也有了更明確而堅定的方向。」

人權種子發芽 照亮未來人生方向

目前正就讀政大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的孟嘉美,也是參與過四次體驗營的學員之一。談起與人權體驗營的緣分,她表示體驗營就像是她的引路人,為她指引了未來的職涯方向。

大學期就讀政治系的她,原本對未來出路有點茫然,因為大二時上了陳俊宏館長的課,也在因緣際會參加了體驗營的活動,就這樣開啟了孟嘉美對於轉型正義與司法改革的興趣。

「我記得我參與的那一屆主題是「記憶、遺忘與重生」,當時邀請了生哥(陳欽生)、則周老師、和蔡爺爺(蔡焜霖)和我們面對面接觸,我們這一代的人沒經歷白色恐怖、甚至也未能親臨過廢除刑法100條的改革運動,但透過走訪歷史現場與聽聞受難者口述,會覺得情感上有了某種程度的連結。」孟嘉美更認為,體驗營的「體驗」相當貼切,因為這個營隊不是給予知識,而是要你去感受、體會,像是一種展演的過程,在每個人的心中留下一些什麼。

「我那年回來後,不知道為何有種找到人生目標的感覺,覺得自己應該要更積極的做些事情。」因此她不僅回鍋體驗營當了兩次隊輔、一次工作人員,也修了人權教育相關學程,並參與司改會,到相關司改組織實習,甚至和學員一同將體驗營的經歷創作成《上溫暖的勇氣》專輯。「因為我希望不是只有那四天的感動,更希望讓影響力持續發酵。」

體驗營不僅讓年輕學子學習思辨,也為自由民主找到更多當代的意義,無論是留下感動,或用自己的方式讓歷史傳承下去,相信都會在他們的心中成為一種力量與勇氣。

在自己的家鄉 用自己的方式上一堂人權教育課

綠島紀念園區除了提供人權歷史現場的展示、導覽及推廣教育服務外,更希望與在地連結,因此在去年透過「在地扎根/人權種子青少年培訓」計畫,讓博物館人員與綠島國中合作,為校園青年學子提供體驗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能跳脫書本知識,藉由生活的實際學習培養未來思考、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更深一層認識自己的家鄉。

人權種子青少年培訓活動過程(圖/陳銘傑提供)

「我來到綠島之後,希望能夠讓我們園區跟地方的連結更加緊密,讓綠島不僅是遊客匆匆一遊的觀光景點而已。」談到計畫的緣起,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管理中心主任廖佩芬表示,自己去年剛到任時,就拜訪當地的教育單位透過交流分享,從校長、老師的心聲中得知,希望博物館能扮演在地扎根的角色,讓綠島孩子利用博物館資源,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與能力,也能強化對這家鄉土地的認同。

思考著要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在地、學校連結,廖佩芬發現,園區的導覽員大多是都綠島國中畢業,如果學長、學姊能透過分享導覽的實務經驗,將相關訓練技能傳承給學弟、學妹,然後也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家鄉曾經發生了什麼樣子的歷史故事,應該會是最棒又最親土的人權教育課。

綠島國中學生在人權館合影。(圖/陳銘傑提供)

綠島國中校長楊明政也認為,人權館在綠島成立後,期待園區走向在地深耕,讓園區成為學習場域的延伸。館方和老師一起合作來設計課程,不僅能更深入、貼切,也能透過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更輕易理解。這次的培訓計畫除了有課堂上的導覽實務分享,更透過假日的戶外教學,讓學生實地走訪園區、練習用自己話來導覽解說。廖佩芬表示,「我們請學生自己寫解說的文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一開始他們可能很害羞或是結巴,但學生們都很認真,經過多次練習之後也發現態度越來越大方、有自信。」

楊明政也觀察,其中一位同學假日時會幫忙親戚的浮潛導覽,但自己覺得好像說的都不夠深入與專業,但經過這次的訓練,他就能立刻學以致用,用更深入淺出的話來為客人解說。「學習不只是背誦,更要讓孩子在過程中知道轉化知識、遷移知識,他們就會知道學習是有意義的。」楊明政開心地表示。

讓綠島國中畢業的學長姐當導覽員,傳承經驗與技能給學弟妹(圖/陳銘傑提供)

為了延續「人權種子青少年培訓活動」,今年園區也舉辦「導覽青年大使就是我」的活動,讓綠島國中的學生趁著寒假期間,擔任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導覽員,實際參與定點解說,也給予他們一個展現的舞台。「把孩子們引導到園區,讓他們看到真實的場景去述說故事,就能產生臨場感,也比課堂上更深入學習,更能對家鄉理解認同。」未來廖佩芬也希望繼續推動,希望有更多在地扎根的計畫在島上實現,創造更多的可能。

青年人權體驗營至2021年已辦理10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每年的5月前後關注藝文活動平台

※本文摘選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半年刊《向光》第4期〈人權體驗營10周年 體會民主與自由的可貴〉。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人權 國家人權博物館 綠島 白色恐怖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傳說中「馬偕之路」你認得幾個?淡蘭古道12個歷史景物一次看

不一樣的山水畫!M+博物館「山鳴水應」用新視角看藝術

漫步青島老城區:探訪上世紀的文藝書店、民宿及咖啡館

搭火車遍遊新疆!開箱「西域幸福號」與消逝的歷史景點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