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慕凡/綠島政治受難者與他們的文物

陳孟和為外甥女特製小提琴與琴盒(圖/國家人權博物館典藏)
陳孟和為外甥女特製小提琴與琴盒(圖/國家人權博物館典藏)

文|何慕凡(典藏研究中心組員)

圖︱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新生訓導處與綠洲山莊被作為政治犯思想改造的基地。1951年,第一批政治受難前輩抵達綠島,他們被稱為「新生」,在綠島新生訓導處開始了後續數十年的政治感化過程。

人權館也收存了這段時期間,在綠島關押的政治犯所留下的各種文物,除了日常的生活用品與書籍之外,也有受難者前輩在綠島有限環境下,運用當地物資製作而成的用品,傳達了他們當 時的所見所想。

以觸礁船板製成的小提琴

陳孟和,1930年生,考取師大美術系,在1952年被以參加判亂集會起訴,被判刑十五年,並於該年9月被移送至 綠島。這把小提琴是他在綠島時期,花費一年時間製作,並作為禮物送給外甥女。

小提琴的正面取材自在綠島解體的觸礁船板,側面則由營舍的檜木窗版製作而成,而琴頭跟琴弓則來自鋤頭的木柄,弓弦取自林投根的根部。其外盒則由紙板與內衣一層一層的糊成。小提琴本身尺寸偏小,便是為了妹妹的六歲女兒而量身打造。

前身是軍用的世界地球儀

黃廣海,1927年生,1954年因「散佈謠言或傳播不實之消息,足以妨害治安或動搖人心者」,被判無期徒刑,在綠島坐牢將近二十一年,直到1975年才因減刑條例而出獄。這顆地球儀是用撿拾到的廢棄排球,以中學地理教科書為參考,畫出經緯線。近看可以發現排球上由右至左,隱約寫有「國軍標準排球」六個字,其紋路與顆粒在現代生 產的排球上已經不復見。在出獄後,黃廣海前輩環遊了世界,並將去過的足跡以紅筆點在這顆地球儀上,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此外,黃廣海前輩也利用生產班所養的火雞羽毛,製作而成火雞扇,試圖為當時酷熱的獄中環境帶來些許涼意。

黃廣海用廢棄排球製作的地球儀(圖/國家人權博物館典藏)

獄中的各式吉他樂譜與書冊

當時獄中新生自製的吉他相當多把,不過都未保存下來。但人權館倒是收有兩位政治受難前輩的吉他樂譜。第一位是陳孟和的《輕音樂曲集No1》與《輕音樂曲集No2》,為印刷本。當時 的樂譜與政治思想較無關,在通過檢查,後便進入獄中,成為陪伴眾人的精神寄託,可以在吉他 樂譜上看到其落章的痕跡。

另一則是由吳水燈前輩所收存的吉他樂譜。吳水燈,1931年生,1953年因「參加叛亂之組織」被判刑有期徒刑十二年。人權館收有其兩本樂譜,其中一本為吉他指法本,上面以手寫的方式紀錄了各種指法,共有二十九頁。紫色印製的吉他和弦,是以番薯雕刻而成,印在紙上後再加 註指法。另一本則是以手寫繪製的吉他樂譜,裡面記載了各式歌曲。而當時獄中禁止閱讀報紙,受難者前輩便透過其他方式學習。人權館收藏有吳水燈前輩所使用的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也可 在內裡看到圖書審查的印章。另一本的NOTES AND QUESTIONS,則在書背面蓋有查訖章。最 後是英文法筆記本,密密麻麻都是學習的痕跡。可以看到吳前輩為了增加使用時間與書本強度,在三本書上都包覆上了自製的書皮與封面。

吳水燈雕刻番薯來印製吉他和弦(圖/國家人權博物館典藏)

海岸林植物化身的潛水鏡

歐陽文,1950年因「參加叛亂之組織」被判刑有期徒刑十二年。這組潛水鏡是其在綠島手工自製,潛水鏡筒身以白水 木製成,並以鐵釘釘上壓克力片,用繩索與橡皮綁住。白水木是海岸植物,在臺灣蘭嶼、綠島的沙灘上,具有保水及抗鹽的特性。當時綠島資源不足,政治受難者們因此做了不少潛水鏡,偷偷下海捕撈海味,以補充營養。

歐陽文利用抗鹽保水的白水木手工自製成潛水鏡(圖/國家人權博物館典藏)

綜觀這些綠島受難者的文物特性,可以看出這些文物大多取材自在地,在現地資源不足、精神上又無法自由呼吸的困境下,受難者前輩仍致力於學習與精進,並試圖在苦悶的政治感化教育下,透過各式自製的書冊、用具與物品,讓原來苦悶的生活增添一絲苦中作樂的氣息。這些不得 不為的創意與發想,也讓後來的我們得以透過這些文物,想見當時的生活情境。

※本文摘選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半年刊《向光》第4期〈那些來自火燒島的文物故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綠島 國家人權博物館 排球 閱讀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英女王榮譽獎章授勳、香港傳奇華人攝影記者陳橋逝 享壽96歲

傳說中「馬偕之路」你認得幾個?淡蘭古道12個歷史景物一次看

不一樣的山水畫!M+博物館「山鳴水應」用新視角看藝術

漫步青島老城區:探訪上世紀的文藝書店、民宿及咖啡館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