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腦潮書又回來了!《掛號3》用遊戲翻玩臺灣新文化運動

或許1920年代的臺灣新文化運動對你來說,遙遠而毫無連結感,你不確定為何需要不斷地講述這段歷史?這些歷史人物,與自己又有何關?
那麼這一本刊物,就是我們希望扭轉這樣想法的起點。
.延伸閱讀:獨特裝禎、漫畫故事!翻閱《掛號2》這本最醒腦的文化潮書!
行員主編陳德娜說:「贊助獨立刊物的辜顯榮、提供獎學金給留學生的林熊徵、飛上東京上空撒傳單的謝文達、奮筆疾書寫著《臺灣青年》的蔡培火、進出北警署還能幽默以對的蔣渭水、在毛毛細雨中與梁啟超相見的林獻堂......他們不僅僅只是一個扁平的、非黑即白的人名,或者是被神格化的角色。這些青年們有血有肉,與你我一般,心中除了有理想,也可能有著面對現實時不得不的妥協與傲骨。」
你將驚訝地發現,百年前的青年追尋理想社會的心,與現在的我們並無二致。一樣炙熱,也一樣有迷惘。一樣面對著各種挑戰,卻始終懷抱著盼望。
《掛號3》編輯理念
2020年,臺灣文化協會(文協)成立99週年。在邁向百年之際,《掛號3》試圖拋出一個疑問:「1921年之前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文協會成立?」而百年的時間可以改變多少事情?又有什麼能經過時間的淬煉,愈發堅定?
去年《掛號2》以「漫畫」為主題,奪下多項出版界大獎,包括入選44屆金鼎獎政府出版品類及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漫畫類,今年刊物邁入第三刊,並以「遊戲」為主題,讓《掛號3》化身為遊戲包!
因為「臺灣新文化運動」不只是歷史進程上的靜態名詞,更是百年前真實發生過的事,因此我們將日治人物與重要景點化身為 RPG遊戲,在了解歷史的同時,也能有身歷其境的感受!內含日治大人物的角色設定集、1920年代的世界與臺灣年表、線上遊戲的入口關卡,更有搭配新文化月的深度訪談與紙上遊戲。在此邀請您跟著《掛號3》,一起進入這場名為「#文協倒數1921」的遊戲,體驗最澎湃的閱讀之旅、開啟探索歷史的奇幻冒險!
《掛號3》設計理念
設計細節之一:兩隻交叉的筆、七彩字樣
對當時的青年來說,「筆」是他們的武器,也是與政府及常民的溝通橋樑。藉由「筆」,他們得以抒發己志、書寫理想,以非武裝的方式推動改變。
木雕上的老虎象徵著「臺灣」,而藍底白鶴的筆則象徵「日本」。鋼筆,是日治時期近代化的象徵。在臺灣總督府的殖民統治下,臺灣人同時也接收著當時的國際思潮。逐漸地,文化的根萌發,近代的根茁壯,本土的意識得以成形。
當民族自決的思想透過各種文化活動開始流動,生活中所看的電影、報刊、講會中都是一種文化省思。就像鋼筆的墨水一樣,滲透到當時的社會。
封面的「掛號」字樣,經過雷射膜加工,翻轉刊物時會呈現不同的色彩,象徵著新文化運動為臺灣歷史帶來五彩斑斕、思想狂飆、進步思潮齊放的一段黃金歲月!
設計細節之二:遊戲盒上的祕密
這不是一個單純的刊物包裝。將螢光黃的配色、pixel格狀設計,疊加印上紙盒子,將整體刊物設計概念以遊戲盒呈現。我們期許的是,在你看到外盒的當下,就會以「好玩」、「拆遊戲包裝」的心情,開始這個閱讀體驗。
包裝上共印有12個人名與4處地方,他們是1920年代的見證者,既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著迷人的生命歷程;他們也形塑了時代,共同經歷了風起雲湧的臺灣新文化運動。這些人將出現在刊物內,化身遊戲RPG(角色扮演),每個角色與地點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從指認盒上人名 的那一刻起,就是冒險遊戲的展開!
設計細節之三:邊玩邊讀,探究文化秒上手
「百年前的臺灣和當代其實有很多重疊、相似的地方,當時社會運動仍頻,現在也不曾間斷;當時人們有自我認同的問題,現在也依舊存在。」
刊物內頁包含深度訪談新文化館的館長與執行團隊的《大師講堂》、《青年的誕生》特展策展人、以及精彩的《百年催生》舞台劇導演與編劇的專訪,讓你不只是看熱鬧,還可以走進活動策劃人的腦裡、心裡。
除此之外,還有一張人物關係圖,讓你立刻明白這些大人物們之間的親疏遠近。如同現在的社會一樣,沒有人非善即惡,立場絕對。關係圖不僅是1920世界的筆記整理,更爬梳了當時錯綜復雜的人際網絡。
在文化圖鑑中,更列出了15項日治時代的代表物。每一個物件都是一段故事,看到這邊不妨回頭看看前面,有哪些曾出現在角色的道具清單呢?此頁也和即將上線的RPG遊戲隱藏結局,具有重大的幫助!務必參照遊玩!
––––––––––––––––––
出版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承辦單位: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總編輯:陳慕天、邵璦婷
主編:陳德娜、黃郁仁
編輯助理:洪若瑜、周鈺珊
歷史研究:陳柏沅、許伯瑜
文史顧問:涂豐恩、游智勝 (依姓名筆劃排序)
編輯顧問:劉玟苓
裝幀設計:劉克韋
美術設計:古栗
美術協力:蔡賢臻、王于真、 林寬毓 、黃靖娟
內文撰寫:陳德娜、洪若瑜、陳冠帆
採訪攝影:張家瑋
書籍攝影:劉俊佑(修改次數有限公司)
翻譯:(英文) 林庭安、 (日文) 陳柏沅、金延儒
特別感謝:呂毅新、陳南宏、許雅玲、郭俊毅、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本文為文化銀行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閱讀」頻道。原文為「文化銀行作品|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年度館刊《#掛號3》閃亮登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新文化月的主題演講】
11/01 #文化銀行【計時啟動!從現在開始倒數1921】
●主講團隊:文化銀行
●活動時間:2020/11/01 19:00-21:00
●地點:行冊(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33號2樓)
●更多資訊:文化銀行FB粉專查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