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服飾誌】明鄭時期的陳永華穿什麼?

東寧總制x諮議參軍
陳永華,是在談到明鄭時期一定不會忘記的人,他創立全臺首學的孔廟,也推動了科舉、屯田制,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非常博學,且具有威望的人物。
當然陳永華應該也要呈現他在軍事上的一面,因為他同時也任諮議參軍,在反清復明的軍隊中有一席地位,然而這邊的圖像繪制上,還是呈現當年他當年「鄭式諸葛」的文人形象。
明鄭時期士人穿著
這邊參考的是明鄭時期畫像中的〈臺灣行樂圖〉,由鄭成功次子第11代捐贈予鄭成功紀念館,繪製年代約在清康熙到雍正之間。其中的鄭成功一改郡王裝扮,以當年的士人常用穿著,雖無法證明是否畫中所繪實為鄭成功,但確實可反映當年代的文人穿著。
飄飄巾
「飄飄巾」又有別名「飄巾」、「飄搖巾」、「逍遙巾」。飄飄巾頂部前後都為斜坡,各綴一大小相等方形片,質地較輕者迎風則可飄動,在明代的中後期比較流行,受文人士庶們的喜愛。『方巾與有帶飄巾,同為儒者之服,飄巾儒雅風流,方巾老成持重,以之分別老少,可稱得宜。』李漁閒情偶寄》
道袍
「道袍」乍聽似乎是一種道士服,但實際上是明代男性的常用便服,同為明代中後期流行,可居家穿著,也可穿在禮服裡面。
道袍一般來說寬衣長袖,右衽斜襟,在固定上主要用繫帶而非扣子,並且在衣身的開衩處內部,增加布料打褶以防走光,因此看起來蓬鬆飄逸,是在當時很普及的服裝之一。
紅鞋
《風流悟》:『初起穿了些鮮衣華服,紅繡鞋,白綾襪,戴頂飄飄巾。』
許多穿著道袍的容像裡,都可見他們搭配紅色鞋子,應為該年代流行,包括這次參考的〈臺灣行樂圖〉,因此這邊沿用該搭配。
鄭氏諸葛
「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是金庸在小說裡虛構陳永華時,給他的評語,當然許多資料顯示,陳永華更像是一個對於軍事有所了解的文人,而非一個武功高強的綠林俠士。
現在的臺南仍存在的「永華路」、「永華里」,而陳永華創立的孔廟,更是許多青年學子在考試前夕會去祭拜、求好運的地方。時代更迭,但有些事物給人的寄望仍然沒有改變,有機會去附近走走,感受台南豐沛的人文風情吧!
參考資料:
◆〈鄭成功行樂圖〉
◆〈先王實錄〉
◆〈大明會典〉
◆《Q版大明衣冠志》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委託繪師:
Cheng-zhu Fang(Ajahweea)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