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書單】與書為伍的職人 :王聰威、蔡瑞珊、鄭俊德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舉辦「職想閱讀」活動,邀請全民以「閱讀」來做為起點,走出框架之外,看看不同職人閱讀不一樣的書,一邊「職」涯探索,一邊發現屬於自己的夢「想」! 本篇內容整理3位職業需要大量閱讀,與書為伍的讀書人,為大家推薦大人、小孩都適合閱讀的好書清單。
(延伸閱讀:國資圖推「職人書包」袋著走!邀您宅家閱讀自修助防疫)
王聰威
◆職人單位: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我覺得身為雜誌人最重要的特質是必須具備好奇心,每回我寫徵人啟事時,一定會列上這一點。由衷地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每件事情都想試著做做看,不怕把東西碰壞。如果反映到閱讀上,我自己是個雜食讀者,什麼都想讀讀看,雖然做的是文學雜誌與出版,但如果能把文學跟別的知識、工具技能或審美觀互相接枝,融合在一起,看看最後會長成什麼模樣的話,不是會兩邊都變得很有趣嗎?所以別害怕,盡量多讀一些跟你的人生完全無關的書吧。
◆成人書單
《威士忌尋道之旅》(Dave Broom/大石國際文化)
《天生就會跑》(Christopher McDougall/木馬文化)
《如何聆聽爵士樂》(Ted Gioia/啟明文化)
◆孩子書單
《林泠詩集》(林泠/洪範)
《自然冒險圖鑑雙書》(里內藍/遠足文化)
《夜間飛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二魚文化)
職人小檔案
王聰威 《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小說家與雜誌人,現任聯經出版創意總監暨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曾任臺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大獎、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選書、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等。帶領聯合文學雜誌獲金鼎獎年度雜誌大獎與最佳人文藝術類雜誌獎、最佳雜誌設計獎。著有《微小記號》、《生之靜物》、《編輯樣》等。
蔡瑞珊
◆職人單位:青鳥文化制作
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 多數人都活在死寂的絕望中。」所謂死寂指的是心靈而不是生活狀態。透過閱讀得以理解過往疾病流行的蔓延程度,並且透過閱讀用另一雙眼看見世界新的模樣。
◆成人書單
《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吳乃德/春山)
《愛在瘟疫蔓延時》(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皇冠)
《純真博物館》(Orhan Pamuk/麥田)
◆孩子書單
《懶懶─陽菜檸檬》(はるな檸檬/新經典)
《正直─找尋生活中的真實,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松浦彌太郎/時報)
《總裁獅子頭》(葉揚/重版文化)
《熊的小花園》( P714(派小西、菲力熊/時報)
《11個小紅帽》(林世仁/聯經)
職人小檔案
蔡瑞珊 連鎖「青鳥書店」創辦人
自2016年秋天開立書的企劃公司─「青鳥書店」,三年間策劃六間書店,屏東「南國青鳥」、大稻埕「青鳥居所」為青鳥主系列。授權以建築為主題「文心藝所Ⅰ青鳥」、人文為主題的「和平青鳥」書店,並獲得德國 iF Design Award2020。並於2020年與大清華、聯合報合作臺灣第一間劇場書店「南村青鳥」,青鳥書店連續兩屆獲媒體選為年度創意場域 ,經理人百大MVP。並以《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和《書店裡的影像詩》入圍第49屆金鐘獎。著有《我會自由像青鳥一樣》(時報出版)。
鄭俊德
◆職人單位:閱讀人臉書社群
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好好靜下心閱讀,但是所以的人都可以學會屬於自己的閱讀方法,推薦以下書籍相信將將能幫助想要學習、熱愛學習,期盼透過閱讀影響生命的朋友,帶來正面的幫助
◆成人書單
《極簡閱讀》(趙周/今周刊 )
《深度學習的技術》(楊大輝/ 遠流 )
《刻意練習》(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方智 )
《大腦喜歡這樣學》(Barbara Oakley/木馬文化)
◆孩子書單
《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Francesco Cirillo/采實文化 )
《學習如何學習》(Barbara Oakley, Terrence Joseph Sejnowski, Alistair McConville/木馬文化)
《雪球速讀法》(宇都出雅巳/智富 )
《拿高分的科學讀書法:一試必中人生升級的超能力》(DaiGo /出版社:方智)
《圖解 狡猾的讀書法》(佐藤大和 /出版社:究竟)
職人小檔案
鄭俊德 華人閱讀社群「閱讀人」創辦人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總經理,深信生命空缺可以用閱讀補足,以閱讀幫助大人為使命,讀書讀人讀世界為工具,期盼影響千萬大人為目標
想閱讀更多推薦好書?千萬別錯過讀書吧【風花雪閱-世界閱讀日】線上書展,優惠至5月4日止。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