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使用說明書》關於教養男孩的祕密!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黑川伊保子(Ihoko Kurokawa)

迷上玩具車的男生和迷上「自己」的

男生從一歲開始,幾乎可以很確定地說,會迷上汽車或電車。另一方面,女生當中會黏在玩具車展示櫃前的孩子,我自己可是從未見過。

二○二○年的時候,高知識分子似乎都流行評斷說「大腦沒有性別差異」。某研究者指出,其理由是這種說法看起來更先進、更聰明;同時也是標榜促進女性活躍的社會局勢下的要求。

不過,實際站在養兒育女的母親角色來觀察,兒子和女兒是不同的。即使有人說沒有性別差異,但明顯脫離了現實不是嗎?

男孩對玩具車、女生對亮晶晶的飾品表示關注,明明不是父母親決定和分配的,孩子本身卻會自動區分自己的興趣。為了試驗,我曾購買一整套漂亮的飾品給幼小的兒子,可是他連一秒鐘也沒注視。換成是堆高機和消防車的話,就急忙飛奔過去,一整天沉浸在裡頭。

女孩對於觀察人的心情很在行,從很小開始,就充分理解自己笑容的魅力;就算只有三、四歲,就已經懂得巧妙地控制父親。即使只是從旁觀看這樣的小孩,也往往會不禁讚嘆「果然是女生」。相反的,沒見過男孩把笑臉和聳肩當作武器來使用。

男孩和女孩哭的方式不一樣。固執的點、平復心情的方法、肢體動作、喜歡穿的衣服,全都不一樣。個人的差異性當然會有,但是有育兒經驗的母親,提到「女生都這樣」、「男生都那樣」的例子可是多得不勝枚舉。

你也有同樣的見解嗎?那些不痛不癢的話在教養孩子的現實中可不管用。

基於這個理由,我想在此重新宣言:男女頭腦大不同!

「教養女兒」和「教養兒子」的方向不一樣

兒子很可愛,女兒當然也很可愛,但是大家經常會提到,這兩種是不同類型的可愛。

兒子討人喜歡的模樣之所以會令人疼入心,是因為男孩子的自我身分認同的發展,遠比女孩子起步得晚。

女孩子較早認知到「自己」,並且懂得巧妙地表現出來。

(圖/Unsplash)

比起「自己」,男孩子則傾向於熱烈地關注「對象」,把自己擺到一旁,首先熱衷於「母親」這個對象。漸漸地,男孩子所著迷的範圍會從玩具、運動、拓展至宇宙等面向,儘管如此,在正式進入自我身分認同的青春期之前,大腦仍以「一心向著母親」為最根本的基礎。換句話說,在人生的最初階段,男性腦所認定的「自我」是完全交付在母親身上的。

這也說明兒子總是離不開媽媽的緣故,那份「完整的愛」使男孩子覺得自己少了母親就會活不下去。

大多數的女性生來就具備一種能力,可以「把身旁的四周巡視一遍,再將心思放在喜愛的事物上」,最終養成客觀性並成為能力優秀的女人。

女孩子在幼小時期所「喜愛的事物」當中,排在首位的其實是「自己」。她們在很早的階段就懂得愛「自己」,而且會仔細觀察「自己」和周遭有著什麼樣的關聯。

你抱著一個小女生時,她常常是笑咪咪的,抬頭看著大人的眼睛,也會表現出討人喜愛的模樣和動作。此外,女孩子也會一邊抱著絨毛玩偶,一邊輕柔地把它壓向「自己」的手腕和胸膛,藉此確認自己的存在。那副「自愛」的模樣,就是讓爸爸的心融化的主要原因。

對孩子來說,因為強烈感受到與母親是一體的,所以愛母親就像愛自己一樣。孩子真的經常觀察入微,在母親自己注意到之前,孩子就已經脫口而出:「媽媽胖了呢」。

甚至用他們的小手,什麼都想試著幫忙一下。結果可想而知是幫不上忙,可能打翻了東西、打亂了整齊等,還招來大人的教訓,可是孩子的行動既不是「搗蛋」也不是「多事」,而是真真切切的愛啊。

女孩子慢慢會愛上比自己更重要的某個人或有一些偶遇,隨著年齡進一步在人際關係裡經歷傷心事,然後透過讀書或學習進行適當的自我重建,一步步變成大人。

教養女兒,就是在「自我重建」的過程給予協助,而不是像養貓一樣寵愛。關於這一點,在平成、令和這兩個時代當上爸爸的人似乎多數都不清楚。

基於此,正在教養女兒的諸兄(對我來說應該稱「諸弟」),請一定要閱讀《女兒使用說明書》這本書。

書名:《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
作者:黑川伊保子(Ihoko Kurokawa)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4月22日

如果把自我重建(修整)當作是女孩子成長為大人需要經歷的主要課題,男孩子則正好相反,他們需要經驗的是確立自我認同。

大部分男性天生的才能是:「俯瞰遠景,探明整體,察覺事物的構造」(客觀性),男孩終究會察知到自己的思緒(主觀),成長為自始至終都會保護所愛之人的男人。

總歸來說,成為大人之後,男女都會養成主觀與客觀兩種看法。

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想當個「出色的大人」的話,就得懂得均衡運用「遠」(客觀)和「近」(主觀)兩種視角;既是富有責任感且果敢的戰士,同時不惜付出愛的話語和仁慈的作為。

就像掀起第三波韓流的韓劇《愛的迫降》的男女主角:俊帥的中隊長利正赫,以及以超高戰略力和經濟能力,徹底守護與利正赫的愛情的女企業家尹世理。

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成為那樣的大人,那麼就算有人斷言「大腦並沒有男女之分的差異」也無所謂了。

不過,一個人在完全轉換成大人之前,是無法把男性腦和女性腦一起並用的,因為兩者成長的方向完全相反。

所以說,教養女兒和教養兒子的方向各不相同。

●本文摘選自《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女生 時報出版 閱讀風向球 親子教養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最近地震頻繁,當時十四世紀的人們如何在天災人禍中倖存?

LOG IN 台南/屋樹共生奇景「安平樹屋」偷得半日閒

「咖啡界Apple」藍瓶咖啡如何從實體店跨進電商?維持殷勤待客為第一準則

清醒身體卻動不了 被鬼壓床?醫師教你如何自處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