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濃濃的歷史感不只來自美食,還有這些回憶!

北投公園「千禧湯」。記者翁浩然/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北投公園「千禧湯」。記者翁浩然/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文/謝金河

爬坡時,我習慣走在公園北側的步道上;歸去時,則是循著另一側步道輕鬆走下山。步道旁有著潺潺流水聲,綠樹蓊鬱成蔭。遠眺北投公園內的公共湯屋與圖書館,近瞰路旁古色古香的瀧乃湯浴室,仰望一旁雄偉氣派的加賀屋,真是一幅絕美的圖畫。

隨性穿梭在北投老街的小巷中,恣意漫遊在北投公園旁的步道上,這種日本街坊的氛圍令人神往。只要你願意慢慢走,就可以跟北投美景展開詩情畫意的對話。

很多人會進入北投公園尋幽訪勝,卻只有少數人知道要停下腳步,細細品味鄭愁予的詩作《北投谷》:

月遺落遍地的影子,

雲以纖手拾了去,

夜是濃濃的,溫溫的,像蓬鬆的髮。

銀河在這裡曳下了瀑布,

撒得滿山零碎的星子,

北投,像生了綠苔的酒葫蘆,

這小小的醉谷呀,太陽永不升起來。

附近的溪流中有一座小瀑布,往前走個幾步,就是孕育北投石的地方,這裡像是一片布滿綠苔的翠谷。

我喜歡細細品嘗北投的恬靜優美,不但景色宜人,也帶有濃濃的歷史感。

車站的返鄉計畫

推廣觀光時必須回溯歷史,才能找到說故事的養分;就像很多人喜歡去日本京都,那裡就是有故事的場景。台灣各地也有許多迷人的故事,例如台南,就是個充滿歷史的城市,可惜我們的說故事能力有待加強。

目前位於投捷運站旁七星公園內的老北投車站,就是一座歷史感十足的建築,它為新北投觀光增添了不少故事題材。

一九一六年四月一日,日本人興建的新北投線鐵道正式通車,啟用了這座「新北投停車場」。車站建築本體以台灣紅檜木為主要建材,而車站與軌道呈「T」字型垂直交錯,更是顯得十分獨特。

一九八八年七月,隨著台北捷運的興建,新北投線停駛,這座老舊建築面臨遷移的命運。後來,台北市政府以象徵性的一元價格,將新北投車站賣給彰化八卦山的台灣民俗村,開啟了它顛沛流離的命運。

多年過後,北投地方人士開始多方奔走,期盼這座老車站回娘家;而台灣民俗村經營不善,產權遭到法拍,更使得車站返鄉牽涉多方角力,事情變得錯綜複雜。後來雖然解決了這些問題,文資團體卻又對返鄉後的選址存有不同看法,返鄉計畫一度陷入僵局。

幸好僵局終能化解,二○一七年四月一日,就在一百零一年前新北投車站啟用的同一天,這座百年老建築終於以全新面貌登場亮相,且在隔年五月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

北投是個具有濃濃歷史感的好地方,熙來攘往的遊客除了浸泡在舒服的溫泉裡,還能沉浸在醉人的故事中,此等美事值得政府與民間共同大力推廣。

吃的不是美食,是回憶

除了美景、溫泉與歷史,北投還有不少平民美食,其中有一家店是郭台銘先生的最愛。

書名:《老謝的台灣紀行》
作者:今周刊出版社
出版社:謝金河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25日

某個周日,郭董帶著家人來到北投的金春發牛肉店,恰好被一名股市達人發現,瞬間成了當天最受矚目的新聞。

猶記上個世紀九○年代,郭董到深圳龍華建廠初期,都在員工餐廳跟著大家吃飯,連辦公桌也只是一片用磚塊疊起的簡單木板,完全看不出大老闆的氣派。現在郭董已成富豪,甚至曾為台灣首富,喜好平民美食的習慣卻未改變,這也顯露出他的隨性面。

我自己在北投住了十幾年,最常光顧的小吃店就是金春發,算是忠誠的老饕。一九九七年《今周刊》創刊後不久,我也請記者去採訪創立金春發的阿嬤。二十年來,只要到了北投,我都會到金春發點一份牛腩、一盤空心菜或白菜,搭配一碗飯,喝一碗牛肉清湯,享受平凡人間的絕頂美味。

北投金春發不僅是郭董的最愛,也博得許多企業大老闆青睞。有一回到了金春發,發現牛腩已賣完,原來是尹衍樑先生騎了重型機車來打包。我吃過所有的金春發店面,包括圓環附近的天水路老店、承德路與內湖等分店,還是覺得北投金春發最合我的口味。

或許,這是一種習慣的滋味,吃進去的盡是回憶……。

●本文摘自出版之《老謝的台灣紀行》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北投 新北 歷史建築 今周刊出版社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保持湯汁清澈的秘訣 豆皮烏龍麵烹調的關鍵在於分開處理食材

豬隊友的價值在哪裡?和老公相處需學會向下包容

Webtoon世代崛起!條漫如何為數位文化產業帶來新興改變

《死者之書》從民俗學角度詮釋日本文學 以小說的方式描繪古代世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