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下的歷史意涵—從《岩波中國史》看歷史觀的顛覆還是建構

書名:《【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中華的成立、江南的發展、草原的稱霸、陸海的交會、中國的形成(套書附典藏書盒)》
作者:渡邊信一郎, 丸橋充拓, 古松崇志, 檀上寬, 岡本隆司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04日
書名:《【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中華的成立、江南的發展、草原的稱霸、陸海的交會、中國的形成(套書附典藏書盒)》
作者:渡邊信一郎, 丸橋充拓, 古松崇志, 檀上寬, 岡本隆司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04日

文/金老ㄕ(金哲毅)

一看到《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套書的副標題,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一睹為快了!

通常我推薦書,一開始總會先說與書籍相關的歷史典故或相關元素,之後再中斷才慢慢地切入推薦主題,這是避免給人「上來就直奔業配主題」的市儈感。但這次我在開頭就不掩飾的直奔主題,原因無他:這套書是真的吸引到我,而且我也有很大自信推薦它相當值得閱讀。

那為何我會如此篤定?接下來我會解析書本的標題,其中所代表的涵義,讓大家明白究竟。

首先五本書最吸引我的,是第三本《草原的稱霸》。

《草原的稱霸》。(圖/聯經出版提供)

這裡我想先提一下教科書(這是我的職業病),在不同年代的版本中,從滅亡西周的犬戎、秦漢時期的匈奴,到所謂的「五胡亂華」或是「滿清入關」,描述草原民族的篇幅不算少,事實上,哪怕王朝結束直至民國共和,與草原民族的共處那是從未停止過,但各位有沒有從以上的名詞或敘述發現:這些描述通常都帶有貶意。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描述的角度會以農業民族為主,那自然對發生衝突的草原民族沒有好感。於是教科書會強調漢武帝、唐太宗對草原民族開戰的氣魄及勝利,強調魏晉南北朝的北魏孝文帝推動漢化政策,但對於草原民族的強盛及擴張則不以為然(看「五胡亂華」這字眼,就表達出漢族的強烈反感),對於草原民族的文化更是甚少提及。即便在新課綱中,將原先「中國史」改成「東亞史」,並且有專門的章節想要談論草原民族,立意雖然有良好的進步,但具體成果嘛……其實跟過往相比只是好上一些些的大同小異。

唐朝最大疆域及督護府、節度使。(圖/聯經出版提供)

如果大家同意「不同生活環境下會誕生不同的生活型態」,那麼草原民族與農業民族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自然讓雙方對生活有不同的理念。《史記》紀錄漢朝使者與匈奴官員─中行說,兩人之間的辯論;漢使批評匈奴風俗輕視老人,中行說則表示:「匈奴知道戰爭的重要性,所以年老體弱不能打仗的人,把食物讓給壯健的人吃喝去更好的保護自己,才能讓父子長久地互相保護,怎麼說是輕視老人呢?」當漢朝使者指責匈奴人缺乏倫理觀念,讓兒子在父親死後可以娶後母為妻、兄弟可以娶死去兄弟的妻子,中行說又反駁:「活人的娶逝者的妻子,這是懼怕種族的消失呀。相反你們漢人雖然守著倫理,親屬關係卻越來越疏遠,那又有什麼了不起的?」兩人辯論的勝負我們另說,這段對話其實就突顯不同價值觀間的不理解及碰撞。

劉貫道「元世祖(忽必烈)出獵圖」。(圖/聯經出版提供)

話說到此處,我想要問:「我們有了解歷史上的草原民族嗎?另外我們有了解草原民族是怎麼看待農業文明並與之相處?」如果對這樣的問題產生興趣,那就需要站在草原民族本身的角度思考(也就是所謂的「內亞」視角),這或許會顛覆或是更豐富過往建構在我們身上的歷史觀。

另一個讓我充滿期待的,是第五本《中國的形成》,原因無他:這是我最投入研究的時代。

《中國的形成》。(圖/聯經出版提供)

《中國的形成》是從清朝開始講起,然後過渡到民國乃至現今的共和時代。我先說句歷史梗的玩笑話,「反清復明」想必是不少人都有聽過的口號,即便到了清末都還是很有市場,但如果真的在清末實踐反清復明,那恭喜:東北三省過半、蒙古、西藏、、臺灣……這些土地通通都要從「中國」領土上消失,因為在明朝時代,上述地點都並非明朝直轄統治。(好吧,這笑話顯然不怎麼好笑,抱歉我的笑點就是如此無聊。)

中國的範圍,在初期的《新民叢報》封面上以紅色塗在「中國」上,明示了其「領土」範圍。(圖/聯經出版提供)

別覺得我在抬槓,上述想法其實在清末的革命勢力還真有表現出來,那是在武昌起義後,湖北地區的革命勢力樹立起「鐵血十八星旗」作為標誌,而所謂十八星,是代表漢人為主體的「關內十八省」,這當中可沒把新疆、蒙古、西藏、滿州(東北)算在內。當然,日後成立的新政府當然不會傻到要放棄以上大量的領土,所以迅速推出「五色旗」作為國旗,而這面旗幟的意義則是: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但除了開頭的漢族,以及來華甚早,因此信眾頗多的回民,另外三族的納入,那可是清朝多位皇帝努力而來的成果。

從清朝到中國。(圖/聯經出版提供)

結合到現在疆獨、藏獨的種種紛擾,這早在200多年前就開始逐漸成形,誠然,打從過往開始,就有眾多地區力圖脫離所謂的「中國」;但也不可否認,如果與更早期的明朝相比,上述這些地區與「中國」的連結也被強化許多,演變成今天剪不斷,理還亂的相愛相殺。

雖然時代環境早已大不相同,但其實如果想了解現在的「中國」,都可以透過觀察清朝以來的「中國」去窺見類似的端倪。好比現在的「中國」對於所謂的民主,一方面追捧這是個好東西,可另一方面卻又打壓民運人士;這個態度就跟清朝對於漢族,既有高壓(文字獄、長期壓低漢人官員地位)、又有懷柔(舉辦科舉專門提拔漢臣、尊崇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不是有87%以上的相似度?

也話說回來,為何標題對我有巨大的吸引力?因為《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是一套人編輯去認識中國的讀物,那在漫長的歷史中,日本作者們是如何總結歸納出中國歷史發展的特質還有階段?這其實連帶反應日本人他們看重什麼。

按我理解,若是不看重現今的中國,那為何會要把最後一卷的收官之作,特別以「中國的形成」命名?很明顯的,是日本要藉由歷史去解析以及理解在繁雜背景下所建構出來的中國政權。至於理解中國政權的目的是什麼……其實這不是歷史這門學科要探討的範圍,但歷史的確為現今的人提供能被指引的線索。

那何以他們看重?他們看重的與我們所看重的有何不同?又為何會有不同?我們為何又有我們的看重……好的,我想種種問題可能已經讓某些人光看就趕到腦力運轉沉重,或是心情煩悶到怒氣值爆表。但其實,了解眾多歷史事實只是初階,而在歷史事實背後,每一個人的想法以及解釋則是進階,這個進階會很花力氣,但它的應用卻是真正體現歷史這門學科的價值。

其他還有三本,它們的標題其實也含有巨量的涵義,不過我言盡於此,畢竟看書需要時間,我只是透過破題好引起觀眾興趣,而我也期待,透過本套書能讓讀者們對歷史有更深的認識。

●本文摘選自之《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推薦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日本 新疆 聯經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別過度追求物質生活!你買的BMW並不會到安養院看你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書店在未來扮演的角色,決定人文精神的去留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閱讀風氣不彰,才更要開書店」:專訪邊譜書店負責人廖英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