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淇華/愛需要學習,因此我們必須重讀《愛的藝術》

書名:《愛的藝術》
作者: 埃里希.佛洛姆( Erich Fromm)
出版社:木馬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時間:2021年9月29日
書名:《愛的藝術》
作者: 埃里希.佛洛姆( Erich Fromm)
出版社:木馬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時間:2021年9月29日

文/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在心理學環繞「弗洛依德」的星系裡,這幾年最常被提到的,是個體心理學派的創始人阿德勒,日本岸見一郎以阿德勒理論基礎所著的《被討厭的勇氣》,一直常駐暢銷書排行榜。第二位是與弗洛伊德決裂後,受所苦的榮格。許皓宜博士書寫的《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也名噪一時。

然而,在這「不懂愛」的年代,在2020年高達51,680對怨偶離婚的台灣,個人卻覺得最需要閱讀的,是「精神分析社會學」奠基者佛洛姆

在海德堡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的背景,使得佛洛姆企圖調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跟「人本主義學說」。佛洛姆認為人類不能把對自己的知識與對社會的知識分割,兩者是交織在一起的。「推動社會行為的驅力,不是像佛洛伊德假設的那種性驅力,」佛洛姆認為:「它們毋寧是社會過程的產品,必須被放在社會生活方式的脈絡中理解。

35年前閱讀佛洛姆,對其脈絡一知半解,但人生過百後重讀他的鉅著《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卻發現自己正活在這清晰的脈絡中。如書中說言:

不成熟的愛說:「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成熟的愛說:「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是啊!這不正驗證自己一生「追愛」的真理嗎?年輕的時候,需要追逐有明亮外貌的異性,以為那就是愛,然而在彼此傷害、滿身傷痕後,才知道那是不成熟的愛,因為那個時候,我真正愛的,是自己的慾望。現在當了老師,我發覺自己只有從愛學生時,才能得到最大的快樂。那是無所求的愛,是直觀的我愛你,因此我需要在愛你中,去實踐自己,與完成自己。「在愛中,兩個人是從他們生命的本質去體驗自己。」佛洛姆說的真好。

年輕時讀志文版的《愛的藝術》,今日重讀的新版,發覺書中多了三篇附錄文章,有佛洛姆生前助理的側寫他,還有佛洛姆的書信摘錄,讓我們更具體了解佛洛姆這個人。原來佛洛姆不僅提出理論,更在生活中實踐他的理論。例如佛洛姆在七十幾歲時,一次比太太安妮斯早醒,他給太太留言:「我漂亮的愛人,我愛你是如此之甚,以致它會讓人疼痛,但這疼痛是甜蜜和奇妙的。我願你在睡眠中感覺到它。」

在自己結婚將屆30的今日,我完全能理解,只有懂得「愛的藝術」的人,才能在中年與老年,享有這般甜蜜和奇妙的愛。「愛是人身上的主動力量。愛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情感,它還是一個決定丶一個判斷丶和一個承諾。」佛洛姆如是開示。

在中年怨偶位居亞洲之冠,網路新世代習慣有性無愛,舊世代選擇繼承歷史的仇恨,繼續分裂島嶼的今日,我們亟需重新學習愛的藝術與技術。如同佛洛姆在書中告訴我們:「愛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領,而是需要通過後天習得的能力。而且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就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也不可能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得到滿足。」

《愛的藝術》雖然已經出版65年,然而今日讀來歷久彌新,書中所談,都是讀者能在生活中實踐的理念,例如學習愛的藝術,要講求紀律、學習專注、懂得傾聽、能夠獨處等等。期待大家重讀這本書,找回愛的主動力量,克服孤立感和分離感,在成熟的愛中得到身心安頓。

佛洛姆說:「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為了好好存在,是我們重新閱讀《愛的藝術》的時候了!

●本文推薦書由木馬文化出版之《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木馬文化 憂鬱症 台灣人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最近地震頻繁,當時十四世紀的人們如何在天災人禍中倖存?

LOG IN 台南/屋樹共生奇景「安平樹屋」偷得半日閒

「咖啡界Apple」藍瓶咖啡如何從實體店跨進電商?維持殷勤待客為第一準則

清醒身體卻動不了 被鬼壓床?醫師教你如何自處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