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看古厝》消逝的古蹟之美「竹山敦本堂」

書名:《空中看古厝》 
作者:康鍩錫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7日
書名:《空中看古厝》
作者:康鍩錫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7日

臺灣的古厝從延續閩粵移民的風格,到日治的中西合併,一直充滿外來者的痕跡。這些傳統建築反映出早期漢移民的家庭生活、工藝成就,以及台灣的移民史。但在現代化的口號下,傳統建築幾乎消失殆盡。在都市更新的聲浪下,兩百多年來的古厝淪為斷垣殘壁或違建危屋,甚至被剝皮整建成不同樣貌。

作者康鍩錫自1985年起,帶著相機、空拍機在全臺各地奔走。因為他的努力,不只是消失古厝的影像看得見,還能重現因整修重建而逝去的裝飾細節,全書收有臺灣本島離島共計68棟建築。以空拍機記錄,完整展現古厝的建築結構、周遭環境,用不同以往的視角,反映建築的風水考量與居住需求。並輔以拉線透視圖,解說建築部位與格局。(編按)

文/康鍩錫

消逝的古蹟之美—竹山敦本堂 

敦本堂雖興建於,卻為閩南風格之建築,未受「日化」的影響,顯示其傲骨不群之氣。此宅無論在大木作、小木作上都極具工藝特色,雕工細緻,精美絕倫堪為臺灣古厝的代表。興建時,屋主特聘大陸師傅來臺施作,費時五六年才完工,但其匠心獨運與精鍊技法,確實淋漓盡致呈現了傳統建築的木雕藝術之美。

敦本堂第一進立面,於九二一地震中震毀。(圖/出自貓頭鷹出版之《空中看古厝》書中)

這座氣勢雄偉、堪稱臺灣地區木雕最精緻的士紳宅第,可惜已於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大地震中震毀,後人不得已忍痛拆除,因此今日已無法再見此精緻宅第的完整風貌。林家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家號「恆心堂」,十二世祖林廉渡臺,於諸羅縣鯉魚頭堡的詔安寮庄築屋居住,直到同治初年當地發生林張兩姓械鬥,林氏族人的住屋盡毀,才遷居沙連堡林圯埔街(今竹山)經商為業。

林月汀本名林溪州,日治時期改名月汀,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卒於日昭和六年(1931), 享年六十二歲。他自幼即有奇才,聰穎過人,林獻堂先生曾形容他「豪情壯慨,氣象萬千」、「義俠之聲遠播鯤瀛」。清光緒十二年(1886), 林月汀隨霧峰林朝棟辦理隘務有功,獲授把總(軍官)之職,賞戴藍翎,欽加五品銜。日治時期,林氏因經營樟腦買賣致富,並歷任林圯埔街長、斗六廳參事、南投廳庄長等職,賜佩「紳章」,勳高六等。在地方上,林氏頗樂善好施,既興辦學校又捐建廟宇,同時亦熱心地方事務,因此甚得鄉里人士景仰。敦本堂的設置,委實與主人的性格息息相關,其巍峨的氣勢與造型,實為林月汀豪邁直爽性情的表徵。

建築側寫

敦本堂位於竹山鎮菜園路的大榕樹旁,又稱竹山林家或林月汀宅,為兩落式四合院建築,左右有護龍,落成於日明治三十九年(1906)左右,迄今約近百年的歷史。

從整個配置形式來看,敦本堂原應為一座縱深式的三落四合院,卻不知因何故,只興建了後面兩落,使之變成兩落的四合院,留下一片寬敞的前埕。它的基地面積約一千零八十九坪,四周有圍牆環繞,環境幽雅,恬靜安適。圍牆上原有供家居出入的翹脊單層門樓,以及防禦土匪用的銃樓各一座,可惜早已拆除。

敦本堂第一進為三開間的獨立門廳,平面未做中部地區常見的「凹壽」,反而採用寬深的前後步口廊,步口廊外緣裸露出方形木質步柱,廊的尾端再用低矮的「過水」與兩側護龍相連,過水正面的牆上做磚砌圓形大窗,不僅與護龍山牆上的圓拱門洞構成有趣的組合,同時還顧及了室內與前埕間的視覺效果。

第二進為正廳,三開間部分用單側步口廊與子孫廊相接,子孫廊又以數個圓拱門串連垂直方向的護龍步口廊,形成了面向中埕的凹字形迴廊。中埕則由兩道有門柱和漏窗的矮牆,畫分出內埕與左右天井。步口廊下那片面向內埕的壁面上,有精雕細琢的裝飾來加強視覺效果。例如,門廳背側白灰牆上的「竹茂」、「松苞」橫批,語出《詩經》,寓意子孫隆昌有如松竹般茂盛。下方又畫有圓框形的人物山水水墨畫,左壁圓框題「夜雨竹窗閒語」,右壁圓框題「難得名花勝開」,兩旁聯對則是「敦孝友以傳家繩其祖武」、「本精勤而創業貽厥孫謀」,以及「敦厥慈孝友恭道惟敬止」、「本諸智仁義禮德乃日新」,都是精緻而明顯的視覺焦點。

為了順應室內空間的高度,敦本堂在大木結構的安排上也有顯著的差別。兩坡水屋頂的室內較高,不在平常的視線範圍內,因此多用結構簡明不加彩飾的穿斗式,但室外步口廊不僅是宅第的重要空間,因高度較低令眾人視線一覽無遺,故採用雕刻繁複、變化多端的抬樑式,尤其是門廳正立面前的步口壽樑上,有六組「計心造」(四面多層出栱)的雙跳螭虎栱與人形座墩,最是精彩華麗。

細部特寫

敦本堂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精雕細琢的木質外簷裝修,其中以門廳內迎面的「太師壁」(即屏風牆)堪稱全臺之冠。所謂太師壁,是一垛雙面鏤雕的隔屏,正反兩側圖像不同,卻能形成不相衝突的組合。敦本堂的太師壁,向內的一面雕的是花鹿、松樹與八仙慶壽人物,向外的一面卻用細條窗櫺以硬團幾何紋組成「富貴玉堂春」五字,四角再雕吐草的「賜福」圖案,鑲入方形外框內。

敦本堂的木雕細節繁複,不僅題材多樣,裝飾意涵更是豐富,諸如琴棋書畫(君子四藝)、旗球戟罄(祈求吉慶)、八仙慶壽、蝙蝠(福),鹿(祿)、桃(壽)、石榴(多子)、佛手柑(福)、柿子如意(事事如意)等,甚至還有《警世通言》中的「李白醉寫番表」、《晉書》中的「羲之愛鵝」故事。其中最引人入勝的,便是在門廳、正廳或護龍都可發現的以「松鼠」(音近「送子」)、「南瓜」「葡萄」(寓意「多子」)為主的裝飾。

格扇門上的松鼠、葡萄,寓意多子多孫。(圖/出自貓頭鷹出版之《空中看古厝》書中)

儘管這些細微的雕飾並非明顯易見,但它傳達了主人的願望,透露當時人渴求並希冀獲得的境界。

敦本堂各部的比例均衡完美,漏窗、圓窗、彎拱門、步口廊的使用頗多,使得空間流暢又有變化。在色彩的使用上,第一進以木材原色為主,第二進則以靛青為主,再用白粉牆、紅磚牆搭配綠釉花磚。就整體而言,敦本堂的外觀樸實典雅,內部卻華麗豐富,深刻彰顯了文士「外斂內美」的德行,亦奠定敦本堂過去擁有「臺灣最佳民宅」盛譽的地位。

●本文摘自 社 出版之《空中看古厝》。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建築 日治時期 蝙蝠 閱讀風向球 貓頭鷹出版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別過度追求物質生活!你買的BMW並不會到安養院看你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書店在未來扮演的角色,決定人文精神的去留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閱讀風氣不彰,才更要開書店」:專訪邊譜書店負責人廖英良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書店是分眾時代的其中一個管道」:專訪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理事主席沙彥羲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