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畫裡有故事:側面人物及短短的手

書名:《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
作者: 賴育立(皮皮老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9月30日
書名:《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
作者: 賴育立(皮皮老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9月30日

哭泣的雲、沒有五官的臉、細小的四肢、漂浮的房子……孩子畫都藏著沒有說出的「內心祕密」!

皮皮老師從事兒童繪本創意美術教學十餘年來,深深體會到孩子能否快樂、健康的學習、成長,父母的影響力其實不亞於老師角色。《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書中首度公開「四層看畫法」和「正向聊畫法」,讓爸媽在家就能及時處理孩子負面感受、調整教養方式!(編按)

文/賴育立(皮皮老師)

「老師晚上好!我發現我女兒畫畫時,很常畫我們一家四口,請問老師這代表什麼意思嗎?」一位媽媽傳了私訊過來,然後傳了這張圖給我。媽媽說孩子畫的順序是「先畫媽媽,再來是爸爸、她自己,弟弟最後」,女兒現在是小學二升三的年紀。

「她有說為什麼要畫她走向妳嗎?」我好奇地問。

「我沒問耶。」媽媽說。

我們又聊了一會兒之後,我跟這位媽媽分享了我看到這張圖的感覺:「我感覺妳在她心中很重要。她把自己畫成側面的,看得出來她是個蠻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但可能有些心事隱藏在心裡喔。她把自己的手畫得短短的,投射出她可能自覺在家裡沒有什麼支配力,或是對許多事情沒有什麼掌控的權力。

「老師您說的對,我可能太強勢,讓她無法發揮。」媽媽驚訝地說。

「我感覺得出來她很重視妳,想靠近妳但似乎又有點怕妳,所以和妳保持了一段距離。」

「的確,我對她要求比較嚴格。仔細想想老師剛剛所說的,她真的很沒自信。」

(圖/采實文化出版《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書中 提供)

畫側面代表保持了一些神祕性,可能有些內在想法不想讓人家知道,我不確定和她沒自信有多少關連,但我感覺她有想隱藏的一面。」我試圖跟媽媽透露一個重要的訊息。

「我一直反覆看著老師說的內容,我覺得說得真的很準,我女兒真的蠻怕我的。我常常在她們睡著後,檢討自己對她的嚴厲。」

我想進一步了解女兒心中想隱藏的可能是什麼,這位媽媽又提到自己對女兒的管教比較嚴厲,於是我想帶著這位媽媽往自己內心以及自己的原生家庭探尋,我問媽媽:「妳父母有誰也對妳很嚴厲嗎?」

「爸爸。」

「妳覺得爸爸的嚴厲是因為愛妳,期望妳成材嗎?」

「對,我是這麼覺得。」

「所以妳也覺得嚴厲可以讓女兒成材?」

「我覺得是。」

「那爸爸現在還會這樣對妳嗎?」

「我成年後他就不在了。」媽媽接著又說:「我有在檢討自己。我一直忍不住會有這種念頭:我努力把姐姐調教好,弟弟就不會走偏。」

我提醒她,「我覺得妳可以把『檢討』換成『覺察』。妳已經在做『自我覺察』了。」

我想帶這位媽媽去觀看她和爸爸過往的互動情況,以及這樣的互動情況又是如何連結到現在她和子女的互動關係,於是我問這位媽媽:「妳覺得繼續用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是一種妳思念父親或與父親連結的表現嗎?」

媽媽說她自己也不清楚。

我換個方式問:「妳覺得妳女兒是當時的妳嗎?因為妳好像不大會這樣對待弟弟,是嗎?」

「……我沒有想過耶,但老師這樣說,好像真的有那種感覺。我對弟弟的要求是比較鬆。」媽媽驚訝地說。

「所以妳有可能把妳女兒看成是小時候的妳自己嗎?」我想帶媽媽去覺察自己對孩子有什麼心裡投射。

「可能,所以我更不該這樣對嗎?老師。」

「我覺得沒有該不該。妳覺得妳這樣嚴厲地對她,和爸爸小時候嚴厲地對妳,有什麼關連或連結嗎?妳可以試著覺察一下這當中有什麼情感的連結嗎?或有什麼心理投射嗎?妳覺得現在妳對待女兒的方式跟妳爸爸對待妳的方式很像嗎?」

「爸爸在我的印象裡就是嚴格、很兇。」媽媽想了一下回答道。

妳女兒心中把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為妳對她來說很重要,但同時她也很怕妳,是否跟妳很愛妳爸爸但卻又很怕他的內心情感很像呢?」我更具體地引導媽媽思考這當中的關連性。

「爸爸對我來說的確是很想親近但又覺得很遙遠、很難靠近的人。」媽媽陷入一段沉思,接著問我:「所以女兒對我也是這種感覺嗎?」

「我想應該是。妳不一定要複製妳父親的方式來對待女兒。妳想像一下,如果妳有機會跟爸爸說話,妳會希望他怎麼跟妳相處呢?是多抱抱妳?親近妳?陪妳說說話?帶妳四處遊玩?妳會想跟他說什麼呢?現在的妳已經更成熟,跟小時候的妳不一樣了,妳應該更明確知道且希望父親怎麼跟妳相處,我想妳可以好好想一下。」我想引導這位媽媽更進一步地覺察爸爸在她身上產生的影響。

「這過程中先不用評價是非對錯,妳的父親也是承繼上一代的教養方式,妳現在只要試著去覺察。妳現在若有想到對爸爸說的話,可能就是女兒想對妳說的話。妳跟爸爸說了之後,想像一下,妳爸爸會怎麼回應妳呢?會責備妳嗎?還是抱抱妳呢?而這樣的回應也可能是妳想給妳女兒的回應。」

我更進一步安慰並鼓勵這位媽媽:「妳們彼此之間需要的是愛、是親密的關係,是沒有距離的關係。過去父母的教養方式在無意識下傳承給妳,妳現在覺察到了,就可以讓它到妳這一代為止,然後妳可以選擇用更溫柔、更適當的方式和女兒相處。」

「原來如此,我忽略了自己原生家庭的潛在因素,無意識中也影響了我的孩子。」媽媽恍然大悟地說。

「沒關係,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會,不用過於自責或內疚。」

「所以……老師,女兒這樣畫一家人,是表示我們給的愛不夠嗎?」媽媽好奇地問。

我覺得她畫出的自己和你們其他三位有距離,可能表示她的內心裡有疏離感,你們其他三人在圖畫中靠得很近、感覺關係較緊密,她卻融不進去或是不想融進去。這個關鍵點應該就是妳,因為妳是影響她最深遠的人,而影響妳比較深遠的可能是妳的父親。

「我女兒曾說我比較愛弟弟。」

「妳平常會跟姐姐獨處嗎?」

「其實蠻少獨處的,大多是弟弟、她跟我三人在一起。」

「我給妳兩個建議好嗎?」

「好,老師請說。」

「第一,妳可以試著放掉妳想對她嚴格管教的心態,這是妳既有的觀點和期待。有人因為嚴格的教育而成功,也有很多人因為愛的教育而成功,所以嚴格不是唯一的選擇,只是妳過往接受到爸爸的教育方式是如此,妳可能也承襲了這樣的觀念和做法。這張圖、妳和女兒的現況是妳女兒送給妳的禮物,她犧牲自己和妳的親密關係讓妳看清這點,所以妳要感謝她、憐惜她。

「第二,妳要創造跟女兒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一個禮拜也許一次,一個下午或一、兩個小時都可以,重點是高品質的相處。妳可以把妳們兩人獨處的時光看成Girls’ Talk 一樣,妳可以帶她去逛街、看電影、喝下午茶或聊聊心事,但就是要把手機放下,全心地陪她,這就是我所謂的品質。」

我繼續補充道:「一週一次不會佔用妳太多時間,妳也可以提前跟女兒討論這週的Girls’ Talk 她想做什麼?尊重她想做的事,然後陪她一起去做,妳也能從中產生新的體驗。當妳女兒能感受到妳的重視、關懷與陪伴,她就不會覺得妳偏愛弟弟,妳和她的距離也能拉近了。」

「好的,我明白老師的意思。謝謝老師,今天真的是受益良多,從孩子身上看到了自

己的不足。忙於工作的我們,不免忽略孩子最內在的需要。雖然是小問題,但真的要好好正視。」媽媽開心地說。

「是呀,其實家長忽略的往往也是自己哦!

●本文摘自出版之《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 。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采實文化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做好5件事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LOG IN 台南/為什麼台南能推動老建築活化?「舊料新生」延續集體記憶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