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新人生》少子化加速「另類家庭」時代來臨

書名:《長壽新人生:在人工智慧與高齡化的未來,工作與生活的嶄新指南》
作者:林達.葛瑞騰(Lynda Gratton)、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J. Scott)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
出版社:2021年10月7日
書名:《長壽新人生:在人工智慧與高齡化的未來,工作與生活的嶄新指南》
作者:林達.葛瑞騰(Lynda Gratton)、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J. Scott)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
出版社:2021年10月7日

文/林達.葛瑞騰(Lynda Gratton)、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J. Scott)

女性也選擇減少的次數,或甚至不生育。回顧一九四○年代,在已發展國家,不生育是非常罕見的情況─超過四十歲的成年人,大約只有百分之十沒有任何子女,現在則是介於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在日本,出生於一九五三年的女性(現在已經進入六十歲),只有百分之十沒有子女,而在一九七○年出生的女性(現在已經四十歲),沒有子女的比例則是四分之一。住在印度的拉德西卡也正思考是否要有小孩,她從朋友身上看見養育子女的開銷,以及想兼顧職業生涯和照顧家庭是何其困難。拉德西卡也好奇生育科技的發展,能不能讓她將生育的決定延後至四十歲。對於拉德西卡住在印度鄉村地區的祖父母而言,孩子同時是農業工作以及老年生活經濟基礎的關鍵。但是正如經濟學家雪莉.盧登博格(Shelly Lundberg)以及羅伯.波拉克(Robert Pollak)強調的:「由於生產子女和養育子女的狹義經濟動機之重要性已逐漸消失,從父母的立場來說,孩子已經不像投資,更像是昂貴的耐久消費品。」

(圖/Unsplash)

這個現象也代表,雖然拉德西卡、弘樹以及小圓住在不同國家,但他們都很有可能將二十多歲的時間,用於思考各種人生選項,並發展培養專業技能和人際網路的平臺。他們不太可能專注於生兒育女,或採取傳統的成年發展路線。他們正在進入新的人生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通常會繼續待在原本的家庭中。湯姆的孩子已經成年,依然與湯姆同住,而且現在也是美國一百三十年以來,十八歲至三十四歲的人首次將「住在家裡」視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

由於現代人較晚才會生子,而且生育數量減少,加上壽命更長,弘樹與小圓整體人生用於照顧小孩的時間將會相對減少。他們有更多時間發展職業生涯,參加休閒活動。然而,他們生活的家庭同時也有更多世代的成員。確實,到了二○三○年,研究預估美國的八歲小孩將有超過百分之七十,可以見到依然活著的母。

(圖/Unsplash)

這個趨勢對弘樹和小圓用於照護他人的時間有深刻影響。他們用於照顧子女的時間將減少,但照顧家長、祖父母以及曾祖父母的時間將會相對增加。由於家庭變得更長壽,通常將結合離婚和再婚的成員,也引發非常有趣的家庭責任問題。以湯姆為例,他的父親晚年再婚,在過世的三年前搬到佛羅里達。湯姆其實不認識剛成為寡婦的繼母,湯姆聽說繼母已經搬出原本和父親一起住的房子並獨居中,但自從父親的葬禮之後,湯姆就不曾見過她。假如湯姆對繼母有照顧義務,又應該是哪些義務?

隨著生育率降低,拜訪或照顧老年親屬的人數也會相對減少。傳統家庭扮演照顧老年親屬角色的能力將因此受損,因此這個領域需要社會創新。已經有人開始採用另類家庭作為解決方法。以中國廣州市的七名女子為例,她們在三十歲時一起買了一間房子,目標就是建立往後人生的共同家園。如果家庭結構無法繼續支持個人成員,作為保險後盾,另類家庭結構必然就會誕生。

●本文出自今周刊出版之《長壽新人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生育 曾祖父 今周刊出版社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別過度追求物質生活!你買的BMW並不會到安養院看你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書店在未來扮演的角色,決定人文精神的去留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閱讀風氣不彰,才更要開書店」:專訪邊譜書店負責人廖英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