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生/後來的他們好嗎?──《夜行之子》新版序

郭強生。記者曾原信/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郭強生。記者曾原信/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文/

約莫在上個世紀的尾聲,三十出頭的我猶如驚蜇初醒般,意識到自己不得不停筆而感受到難以言說的一份失落。文字技巧不是問題,主題鋪陳的排列組合,其他作者用的是什麼心機,我也多能一眼看穿。但是空有配備,如果不敢寫出自己人生中必須面對的難關,寫作還有何意義?

我為什麼來到紐約?我為什麼無法出櫃?台灣為什麼變得如此陌生?若要逃脫也有方法,裝出某種聲腔,賣弄一下對理論標籤的熟稔,自詡新派實驗便可過關。但,那樣的作品對我的人生來說,又有何價值?

騙不過自己的是,曾感動過我的文學藝術作品,都具備了一種類似破繭而出的特質,卻正是當時的我所欠缺的。

已經有太多經典可供觀摩,資料田野就在指尖鍵盤俯拾即得的這個時代,到底讀一本小說,看一部,還能帶來什麼衝擊?所有的作者更要自問的是:我不寫又如何?這些問題曾經一直盤旋在我腦中,從被視為文壇新銳的二十郎當,到隱沒於學院體制中被行政與研究壓力消磨的哀樂中年。

但我一直沒忘記的是,那些最後不放棄讓靈魂破繭而出,放手與生命真相一搏的文學作品曾帶給我的希望。

在這個地球上每天有多少的小說詩歌電影戲劇被生產出來,經過各類媒體的推波助瀾,每個作者都可以享有安迪沃荷口中「十五分鐘成名的熱度」 。但是總有某些作品的熱度要比其他的更持久一些。

因為那是畢生最完美的巔峰之作嗎?也未必。

就如同卡夫卡,日後雖寫出了長篇巨構《城堡》、膾炙人口的眾多短篇佳作如〈鄉村醫生〉、〈飢餓藝術家〉等,皆無法取代《蛻變》中那條巨蟲所留給世人的震驚與悲傷。

甚至,對於一些在世人眼中已算功成名就的藝術家,若非中晚期某部作品的橫空出世,早期的作品難保不會因口味潮流的更迭而逐漸被淡忘。如史蒂芬史匹柏。光是《大白鯊》與《ET》刷新影史票房紀錄又如何?紀錄總會被打破。還好,他拍出了《辛德勒的名單》。

成長經驗中揮之不去的孤立與假裝堅強,家族遺留在他基因中隱隱對生存遭受威脅的恐懼,無一不是他那些賣座巨片中可以被指認出的個人標記。

只是之前他一直在打擦邊球。直到親力親為背起攝影機,奔跑在眾多臨時演員重現的集中營押送隊伍中,他從鏡頭中看見了自己,看見了他被屠殺的家族。

卡夫卡在日記中曾寫下一段話,對這種義無反顧描寫得最為傳神:「我頭腦中裝著龐大的世界。可是如何既解放我並解放它,而又不使它撕裂呢?我寧可讓它撕裂,也不願將它壓抑或埋葬在心底。我是為此而存在的,這點我十分清楚。」

也是類似的自覺,讓這本《夜行之子》成為我在停筆小說十三年後的破繭而出。

如果不能面對悲傷的真相,快樂其實都是假的。多年來一直不願被外人發覺的悲傷,早已滲蝕了我的家族我的感情世界。分崩離析已是必然的當下,我害怕從此再也找不回自己。

書中的每篇故事在怎樣的情境下完成的,至今依然歷歷在目。那是我生命中頗為黯淡的一個階段。在世貿大樓與一○一大樓之間,從九一一事件到母親過世,怎想得到,這些生離死別,只是接下來更大崩塌的前奏?

幸好,我抓住了書寫這僅存的繩索。

書名:《夜行之子》 作者:郭強生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社:2021年8月23日

摸索著一個個迷失的靈魂輪廓,如同回到人生的第一本書般,每個故事都在反覆咀嚼傷害與被傷害中艱難行進。或許對同婚通過的新世代而言,人生何須如此沉重?但,那就是我當時不惜撕裂自己,也要留下的一段生命過程。

同時也是為了那些,曾經於夜路上與我擦身而過的同行者。總想問一聲:後來的他們好嗎?

在未來的歲月我將不必害怕這段記憶的重現,直到暮年古之日。

全書竟然是以這句話做結。這些年很少再去翻閱舊作的我,這會兒兀自愣在那兒,目光停駐在這行字上。

彷彿看見當年站在懸崖邊上,一個搖搖欲墜的我,仍不放棄對著尚未知是否將會倖存的自己,大聲呼喊。

只能說,在出版十年後的今天讀來,那疼痛仍然真實得令我心驚。

●本文摘自 出版之《夜行之子》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藝術家 電影 郭強生 聯合文學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重新定位老化!日本腦科學專家:拋開各種「在意」,60歲是人生的新人

溝通要從對方立場切入傾聽 認識5種常見說話情境

最近地震頻繁,當時十四世紀的人們如何在天災人禍中倖存?

LOG IN 台南/屋樹共生奇景「安平樹屋」偷得半日閒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