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與神祕主義:是科學典範的邊緣還是潛流?王浩威讀《幽靈.死亡.夢境》

書名:《幽靈、死亡、夢境: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作者:安妮拉.亞菲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時間:2021年7月20日
書名:《幽靈、死亡、夢境: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作者:安妮拉.亞菲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時間:2021年7月20日

文/

榮格是神祕主義者嗎?

亞菲在世的最後一篇文章,就是談〈榮格是個神祕主義者嗎?〉

文章的開始,亞菲這樣寫著:

榮格從來都不喜歡被看作神祕主義者:他寧可視自己為經驗主義者,這也就是對事實小心翼翼地觀察,以之為基礎而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在這樣的定義之下,他認為自己是自然科學家。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了解,榮格為什麼不喜歡被列入神祕主義者的行列,在他那時代,當然直到今天也是如此,科學作者會被視為神祕主義者,共同的特色是:他們的想法以及作品往往在可信度和和有效性上被投以相當的懷疑。神祕的描述不應該包含在自然科學裡。然而,神祕主義和榮格心理學之間存在著清楚的對比,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這個事實並沒辦法否認榮格心理學家的科學基礎。

存在於神祕主義和榮格心理學之間的「清楚的對比」,究竟是什麼呢?這一點我們要離開榮格,回到西方世界的歷史現場來重新思考。

如果我們回溯心理學的歷史,必然可以看到19世紀初期心理學誕生時所呈現的多彩面貌。當時的心理學,逐漸被逐出了醫學領域。醫學在18世紀的啟蒙時代慢慢萌芽,擺脫了古希臘蓋倫式的醫學,到了19世紀隨著各種器官結構與功能的研究、造成感染的細菌之發現,令醫學走向理性主義的極端,甚至是嚮往徹底的機械論的。相對來說,這時候的心理學還一腳跨在哲學的領域裡,還沒完全踩進科學的陣容。也因為如此,心理學逐漸被逐出了醫學的範疇。

1913年和榮格的分手,恰恰界定了這個分水嶺。

19世紀後期,西方心理學開始從哲學中獨立出來。一般認為是實驗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創建人威廉・馮特在萊比錫所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879年),標誌科學心理學的正式獨立。

原本在這樣的氛圍下,佛洛伊德追隨當時奧地利著名的維也納大學生理學家恩斯特・馮・布魯克專攻神經心理學,後來因為經濟上不可能支持這一條路,在1886年離開了維也納大學。當不得不走向面對大眾的診所時,眾所皆知,他一直渴望自己所發明的精神分析,能被當時的醫學界所接受。這個他所渴望被接納的醫學界,這時已經走向狹義的實證論或科學主義了。佛洛伊德的努力,確實讓當時的(精神)醫學界改變態度,接受了原本因為是非理性領域而排斥的無意識,甚至在他去世後,在二次大戰之後精神分析一度成為精神醫學界的主流典範。

而離開了佛洛伊德的榮格,卻依然堅持著年輕時就有跡可循的經驗主義立場,認為人所經驗的一切都有其一定的意義。這一點,也是讓他被認為是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的原因。從哲學的觀點,經驗主義(empiricism)認為知識只能或應是基本源自感官經驗的理論。經驗主義、理性主義、或是懷疑主義(philosophical skepticism),都是知識論的一種觀點。經驗主義強調在思想理論中,經驗的證據比傳統或先天觀念(innate idea)還重要;而所謂的傳統,事實上也源自於之前的經驗。

佛洛伊德所採取的立場卻是實證主義的。實證主義(positivism)從經驗主義演化出來,強調以實際的驗證為中心。任何種類的思想體系,只要求知於、也只能求知於經驗材料的思辨,都為實證主義。法國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1798-1857)首先用實證一詞來傳達事物的六項性質:真實的、有用的、確定的、正確的、有機的和相對的。在孔德的影響下,實證主義認為對現實之認識只有靠特定科學及對尋常事物的觀察才能獲得。孔德生長的時代,正是人類將思想(哲學)的領域逐漸分成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時代。傳統的人文遭到了揚棄,自然科學是唯一的科學,人們對形上學產生懷疑,逐漸以注重經驗的科學方法觀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實的本源和變化的現象。於是,凡是能夠證實的,才屬於科學的範圍。在這個點上,沒辦法證實卻可以體驗的一切,也就逐漸被視為不存在的事物;對這一切無法實證的研究,自然就被貶抑為神祕主義。

於是,進入20世紀以後,當佛洛伊德成為主流,而且是醫學科學的主流(雖然這個科學典範到了六〇年代又有了革命性的翻轉,精神分析的精神醫學又被生物精神醫學取代了);榮格卻被視為神祕主義而被眾人拋棄了。

同樣被拋棄的心理學家不只是榮格,還有很多,包括威廉・詹姆斯和皮耶・惹內。惹內嚴格說起來也是十分實證主義的,但為何被佛洛伊德完全取代,這是一個有趣的科學史問題,涉及到科學社群的經營,可能在這裡沒辦法有太多的討論。然而威廉・詹姆斯的情形,則是和榮格完全類似。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學領域的地位,向來被尊為美國心理學之父,也是現在心理學奠基者之一。然而,他的相關理論,在美國絕大部分的心理學教科書已經都不再提及,這樣的變化真的是滄海桑田。

威廉・詹姆斯以激進的/徹底的經驗主義者(radical empiricism)自居,和榮格一樣,繼續堅持著那些可以體驗卻沒辦法實證的一切。直到今天,幾乎所有心理學界都忘了他的重要性,忘了他是佛洛伊德剛剛出道時,極少數敢站出來積極支持的權威心理學家。他的理論不再出現於心理學界,更不用說精神醫學界,反而是宗教學的領域,視他為宗教體驗之研究的奠基者。

榮格是不是一個神祕主義者?這問題本身並不只是在於榮格的定位,而是在於心理學如何定位自己的研究領域。甚至,我們應該進一步反問:什麼是科學呢?

●本文摘自 出版之《幽靈、死亡、夢境: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導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佛洛伊德 心靈工坊 閱讀風向球 王浩威

逛書店

延伸閱讀

LOG IN 台南/為什麼台南能推動老建築活化?「舊料新生」延續集體記憶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歷史大對決,誰說的才是事實?中美關係該如何轉變並且修復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