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庸/一部拉丁文的文化史──《神與科學家的語言》推薦序

書名:《神與科學家的語言》 
作者:方索娃斯˙瓦克(Francoise Waquet)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7月8日
書名:《神與科學家的語言》
作者:方索娃斯˙瓦克(Francoise Waquet)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7月8日

本書作者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文化史專家。在本書中,她詳細分析了拉丁文在16世紀後,在教會、教育界和貴族的支持下為何卻逐漸無法對應現代社會,以及它在人類文化中的未來走向。在本書中,作者闡述了拉丁文在全盛時期所形成的知識版圖、說明它如何全面融入西方文化的所有面向、以及當今拉丁文具有的符號意義等。讓讀者更貼近理解這個即便在日常社會生活中看似不再重要,但對全人類有著深遠影響的重要語言。(編按)

一部拉丁文的文化史

文/李若庸(台北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書可被視為拉丁文文化史的第二部。它採取的時間斷限是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降,到一九六○年代法國廢止拉丁文在學校與教會中的使用為止。如果將拉丁文在帝國時代興起,到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面臨挑戰,視為拉丁文發展史的第一階段,那麼作者方索娃斯.瓦克所討論的便是,十六到二十世紀,這個拉丁文發展的第二階段的盛衰興廢。瓦克處理的是這個命題:拉丁文在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已經是「死亡」的語言;人們不再使用它來溝通,也不透過它來理解古典作品,它只是少數學者的專利。這樣一個不具實用功能的語言,為何仍在西方社會享有的崇高地位?

瓦克的回答是:拉丁文或許不再實用,但它仍具有高度的教育價值;它被認為是博雅教育、人文教育、心智教育、思維教育,乃至於品格教育的基礎。而這些功能,便是拉丁文能在西方的教育與教會系統中,繼續生存的原因。瓦克告訴我們,拉丁文在二十世紀走入歷史,從它最後的據點―學校與教會―撤退下來。不過這不是因為拉丁文喪失了上述的功能,而是因為它與二十世紀的時代潮流相悖逆:拉丁文自始至終便是一種「菁英的語言」,只有少數的菁英階級才能夠使用。它的「菁英特質」,讓它淹沒在二十世紀這個強調民主化與普羅社會的時代潮流之中。

本書的最大貢獻在於告訴讀者,拉丁文於十六世紀以後的命運。方言(文學)的興起,取代了拉丁文原本的獨尊地位。這個西方社會重要的文化變遷,一直得到學界深刻的關注。但在此之後拉丁文的命運如何?人們甚少提及。所謂的「拉丁文問題」,彷彿已在方言(文學)興起之後,獲得「完全的解決」。作者告訴我們,拉丁文並沒有消失,甚至,它一直在西方社會享有一席之地!

(圖/Unsplash)

此外,瓦克的這本書還證明:語言的存在與傳布與否,並非取決於語言本身的優雅粗俗,而是受制於它所身處的時代。拉丁文的普及,歸功於羅馬帝國的強盛。羅馬帝國衰亡後,拉丁文因為是天主教會的,而延續其重要性。宗教改革後,基督教世界分裂為數個勢力,拉丁文面臨方言文化的挑戰。不過,拉丁文憑藉其優越的教育功能,持續在西方社會發揮深刻的影響。拉丁文雖然是種古老的語言,但拉丁文的文化史卻與今日的世界息息相關,因為語言從來就不只是溝通工具,它亦是國家實力的展現。一種語言得以成為所謂的「國際語言」,是因為它的使用者擁有不容忽視的國際影響力。拉丁文曾是西方世界最為普及的語言,因為它是羅馬帝國的建立者―羅馬人―的語言,是帝國境內唯一的「普通話」。英語之所以成為今日人人熱中學習的國際語言,因為它是十九世紀創造大英帝國的不列顛民族的語言,也是二十世紀美利堅帝國的官方語言。近年來,中文熱風潮湧現,這也與中國在本世紀的崛起息息相關。語言與時代密不可分。任何一種語言的興衰,都反映著大環境的變遷;國際語言尤其如此。優美的語言,不必然長存,但優勢的語言,必定廣布。這便是語言的特色,也是這本《神與科學家的語言:拉丁文與其建構的帝國》所能提供給我們最大的啟發。

●本文摘自 之《神與科學家的語言:拉丁文與其建構的帝國》推薦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官方語言 羅馬 貓頭鷹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別過度追求物質生活!你買的BMW並不會到安養院看你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書店在未來扮演的角色,決定人文精神的去留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閱讀風氣不彰,才更要開書店」:專訪邊譜書店負責人廖英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