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後,那些被捲入性產業工作者的困境

(圖/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圖/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文/日本NHK特別採訪小組(編輯部整理)

疫情中,意外讓在性產業工作的女性被人們注意到,也揭露了她們在社會底層的困境。當我們在新聞訊息中看到這些被視為所謂「疫情破口」的女性時,這些被揭露的女性困境,更值得我們細細關注。

在日本,NHK就曾經針對「女性貧困」為主題做專題深入報導,也呈現了在性產業工作的女性的樣貌。

被捲入性產業的女性

在針對貧困問題採訪年輕女性時,我們曾前往東京的某間合租公寓,希望能夠遇到更多採訪對象。

合租公寓是指在一間屋子裡,多人共用一間浴室與廚房。一個房間內,以薄板隔出幾處狹小空間,能放一張簡易床和一些隨身物品,至少有個地方睡覺。

雖然居住空間小,但是不需要押金和保證人,而且租金便宜、交通方便。這點吸引了不少二、三十歲左右的人,似乎以來自小鎮和鄉村的年輕人較多。

合租公寓的老闆說了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最近有很多從鄉下來、沒有住處的年輕女孩,剛到羽田機場,就打電話來問有沒有能住的房間。她們沒有熟人、沒有工作,問她們要怎麼生活時,她們的回答是去居酒屋、夜總會或夜店。把夜店當作工作選項之一的女性還不少。」

女性對於進入性產業的心理防線降低了。從業外人士口中聽到這樣的說法,令人震驚。

當我們表明想要採訪在夜店打工的年輕女孩,他說:「最近去夜店賣身當作打工的女孩子很多。」

我們也從不少夜店的業內人士口中聽過類似說法,近來這類女性增加了,不再只有印象中穿著暴露、妝容冶豔的八大女子。

在這種變化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對於社群媒體,年輕女孩缺少警戒心

這些年輕女孩是從何處獲得資訊而進入性產業?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詢問了業界人士。據說,許多人是經由在社群媒體認識的朋友介紹而來,她們說因為是朋友介紹的店,所以做一兩次試試看也不會害怕。

不過,雖然說是「朋友」,其實也只是透過社群媒體有聯繫,介紹的朋友不瞭解自己的情況,就不用擔心自己在這裡的事情被父母發現……就這樣,社群媒體不斷地拉低賣身的門檻,而店家也不用費力招人。網友們的「好口碑」就能把女孩吸引過來。

說句題外話,對於透過社群媒體交友,年輕女孩的危機感和警戒心非常低,這一點,我們在其他訪談中也有感受到。

東京有一名高中女生,前男友將兩人交往時錄的私密影片發到網路上,並將其殺害。這個事件也使「復仇式色情」(Revenge Porn,又稱為「色情報復」)一詞為人熟知。為了瞭解這種輕易交換私密影片的真實情況,我們採訪了在澀谷、秋葉原街頭的高中女生。

她們當中有大多數人都曾與男友交換影片,理由是想讓男友高興,或者怕拒絕了會讓對方討厭自己等等。更令人震驚的是,若收到只在網路上有聯繫的陌生男子提出想要出浴後的照片、穿制服的大腿照這類要求,直接把照片發給對方的高中女生比想像的還多,理由是「不給的話,對方會不停地要」。

有人甚至毫無戒心地跟在推特認識的網友見面,認為反正到了見面地點,發現對方有問題時,跑掉就好了。有個高中女生平靜地說:「我也和網友見過面,感覺跟想像的不一樣。一進咖啡館,我找藉口去上洗手間就開溜了,所以沒關係。」

LINE、推特等社群媒體,已成為年輕族群中極為普遍的聯絡工具。從這種現況來看,許多父母都落伍了。

危險比大人們想像的離孩子還要近。毫無戒心的年輕女孩極輕易就能與陌生世界或他人單獨聯絡,並且結識。

「性服務派遣公司」:從工作、育兒援助到居所,一條龍服務

最先採訪的這家性服務派遣公司,在日本西部設有多家分店,女老闆自己也做過這一行。聽我們說明來意後,她帶我們到一棟大樓裡的辦事處,離市中心不遠。

我第一次進入這樣的地方,還在擔心會是什麼樣呢?看到的卻是一間普通得令人驚訝的辦公室。

一樓是總機服務處。那時是白天,而且是工作日,電話響個不停,幾名男女戴著耳機,像客服中心的人不斷接著電話。

二樓是攝影室,負責拍攝公司網頁用的照片或小姐們的宣傳照。

三樓是小姐們等待客人時的休息室,寬敞、明亮,她們可以在房間裡舒適地休息,坐在沙發上自在地看雜誌,順便吃店裡準備的零食。

對於不想與任何人打照面的小姐,店裡備有像網咖一樣的小房間,她可以在這裡等客人。有客人時,工作人員便打電話到小房間,並派專車將她送到客人指定的酒店或住處。

據說,這家店裡最多的還是單親媽媽。除了有直營,店裡也與鄰近的民營幼兒園合作,媽媽們隨時都有地方托育,還能向公司報銷一半的托育花費。

在日本,一般是家長在孩子出生後,向地方政府申辦托嬰服務,數日後才會收到通知確定能否入園。這項制度難以滿足家長想要馬上托育的需求。由於經濟條件差,不少女性即使丈夫在身旁,產後也必須立刻開始工作,但是很少有園方肯收這麼小的寶寶。

城市裡幼兒園不足的問題尚未解決,失業者以「正在找工作」為由申請入園,通常也很難申請成功。我們針對幼兒園數量不足的狀況做調查時,經常聽到有媽媽抱怨沒地方托育小孩,即使想出去上班也沒辦法。

與此相比,民營幼兒園有這樣的好處:園方可以直接與家長簽約,有些是二十四小時開放,或者設有短時間托育。


接受中央與地方政府補助的幼兒園,根據《兒童福利法》,在幼教老師數量、設施面積上,都必須達到嚴格標準。但未獲補助的幼兒園可以自由經營,為了方便媽媽們工作,許多夜店便自行出錢開小型幼兒園。

隨著少子化、高齡化日益嚴重,加上勞動人口減少,女性無疑是重要的勞動資源,政府也想增加女性勞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今的勞動環境跟不上時代需求。

與政府勞動環境整頓的落後相比,這次受訪的公司除了備有可即刻托育的幼兒園,還替無住處或因租金太貴而租不起房子的女性,在公司附近備有四十間宿舍。

對於不得不工作的單親媽媽們來說,「工作」、「育兒援助」與「居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若要指望政府單位,得同時跑好幾個部門、辦理各項手續。可是在這裡,生活所需要的環境與支援,全都一步到位。

招聘廣告:「歡迎單親媽媽」、「宿舍與幼兒園設施齊全」

搜尋賣春店的網頁,會看到招聘欄裡的「歡迎單親媽媽」、「宿舍與幼兒園設施齊全」等幾個醒目大字,還附有母親和稚兒的照片,寫著「既能賺生活費,也能多陪小孩」、「不要一個人痛苦」等文案。乍看還以為是育兒援助網頁,與夜店招聘廣告給人的印象大相逕庭。

其中,「介紹兼職」也是員工福利之一。夜店的工作是沒有客人就沒有收入,由於等待的時間較長,店家會介紹空閒時可做的其他兼職,以防小姐們陷入零收入的困境。

採訪從事這個行業的女性後,我們留下的印象是,很多人沒有時間觀念,即使約好了下次見面,也不會按時前來;有人甚至突然失聯,或者也不打聲招呼就休息。

不過,店裡的人卻給出不同的說法。確實是有遲到現象,但是單親媽媽要賺錢養家,所以大多數的人會準時上班,也方便店裡做相應的安排。

此外,一般店裡都有指名制,被客人指名可以加指名費,收入會略高。為了多增加一些收入,許多人在接客時非常認真,希望下回能夠被指名。對於店家來說,如此也可以獲得「服務周到」的好評,因此,僱用單親媽媽對店家也有好處。因此即使得多花一些錢,他們也要辦理托嬰、幼兒園等福利。

書名:《女性貧困──負貸、漂流、未婚單親,陷入惡性循環的貧困女子》 作者:日本NHK特別採訪小組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5月12日

將女性封閉在貧困裡的社會結構

在非典型僱用的情況下,無論再怎麼努力,生活品質也難以提升。非典型僱用將成為既定趨勢。應該如何處理困縛了眾多女性的「非典型僱用魔咒」?在思考如何克服女性貧困之前,我覺得應該先解決這個問題。

許多人認為離婚、生子都是個人選擇,貧困是個人不夠努力的結果,這些說法也不無道理。但是普遍來說,改善女性的待遇是有很大好處的。

這些女性,有人身為母親,願意為了孩子而加倍努力地工作;有人有強烈勞動意願或熟練的工作技能,可說是國家的資源。為了支撐這個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與其將女性當作廉價勞動力,扣上緊箍,還不如讓她們充分發揮自身能力,自立生活。

而在本書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的推薦序中也提到,隨著少子化、高齡化日益嚴重,加上勞動人口減少,政府的解決策略就是提高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對於不得不工作的單親媽媽們來說,工作、育兒援助到居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若要指望政府,得同時跑好幾個部門、辦理各種手續。可是日本「性服務派遣公司」,將生活所需要的環境與支援全都一步到位。

性產業形成一張非常密實的安全網,相較於公部門服務的斷裂,可說是社會保障的潰敗,「性產業成為年輕女性們求生的最後希望」這個諷刺的現實,刺激我們應好好尋思改進社會保障制度。

當日本的例子在前,我們是否能夠從這些開始浮上台面的討論開始,去思考如何讓這些負貸、漂流、未婚單親,陷入惡性循環的貧困女子再次擁有希望與夢想。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之《女性貧困──負貸、漂流、未婚單親,陷入惡性循環的貧困女子》。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幼兒園 寶瓶文化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清醒身體卻動不了 被鬼壓床?醫師教你如何自處

這輩子賺多少錢才夠?三步驟搞定主動收入,做想做的事還能賺到錢!

博士離開學術研究能做什麼?需跳脫自身「條件超標」陷阱

受真實故事啟發!孩子目睹「爸爸殺了媽媽」如何從創傷走出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