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先驅最新傳記《成為西蒙波娃》記錄痛失摯友的愛與死

書名:《成為西蒙波娃》
作者:凱特‧寇克派翠(Kate Kirkpatrick)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6月2日
書名:《成為西蒙波娃》
作者:凱特‧寇克派翠(Kate Kirkpatrick)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6月2日

西蒙‧德‧波娃,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人們知道她那本暢銷全世界、被奉為女性主義聖經的《第二性》;人們也知道她實際投身法國女權運動,成功推動修法以改善女性處境、反對性別歧視。

凱特‧寇克派翠這本最新傳記《成為西蒙波娃》,則全盤檢視過往她自述回憶錄,不僅能讓我們更加全面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以及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也讓我們藉此審視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編按)

文/凱特‧寇克派翠(Kate Kirkpatrick)

波娃摯友的愛與死

四年級上學期的第一天(當時波娃九歲),她遇見了一個來自她的親戚圈之外而十分值得尊敬的人,這個人的生命與離世將會對她造成深遠影響。伊莉莎白.拉匡(Elisabeth Lacoin)——亦即波娃口中的莎莎(Zaza)。兩人在學校認識之後,她們之間發展出一種友好的競爭關係。莎莎為西蒙帶來人生中嶄新的美好體驗:友情。

在十九歲生日前夕寫下的日記裡,波娃思索著她生命中某一席令人黯然的空缺。小時候,她相信上帝掌管她的世界。回頭看來,祂掌管的方式也許疑點重重,但無論如何,現在就剩她自己面對著眼前各種問題了。如果沒有人呼召她追尋她的天職,那麼,她是否仍能擁有天職?如果上帝不存在,還有什麼能賦予人類(或任何事物)價值?「或許我是有價值的,」她說;她又說:「價值必須存在。」而探尋這類問題的,不只她一個。進入二十一世紀,尼采著名的「上帝已死」宣言仍留有餘音,巴黎哲學圈的菁英則持續辯論著宗教信仰及宗教經驗是否有益。

波娃(左)和摯友莎莎(右)。(圖/衛城出版 提供)

上帝的消失和親密摯友莎莎陷入戀情及病逝,這兩件事發生在波娃生命中同一個時期,兩者的消逝都將在她的思想上留下深遠的印記。此後的三十年裡,波娃大部分時間都感覺她擁有的自由是以莎莎的性命作為代價換來的。

波娃逐漸成為無神論者。而她私下則認為,莎莎和梅洛龐蒂的信仰有很多令她欣賞之處,這段純潔愛情令她心中的少女感到雀躍開心。事態原本相當明亮而滿懷希望,卻在一瞬間戛然而止。拉匡太太決定不讓莎莎回去索邦讀二年級,因為她的大女兒已經出嫁,現在輪到莎莎了。莎莎得留在朗德的別墅裡做準備,以便在合適的對象面前亮相。那一年,拉匡家沒有像往年一樣邀請西蒙到家裡待上幾週,而只有邀請她在七月時來作客幾天而已。梅洛龐蒂的家族來自波爾多,所以他跟西蒙決定,在她前往莎莎家作客的途中,兩人可以順路先在波爾多碰個面,也讓西蒙能趁機帶給莎莎她心上人的最新消息。

西蒙抵達拉匡家位於朗德的別墅時,卻發現好友正因為內心的分裂而陷入痛苦掙扎之中。莎莎很確定她愛梅洛龐蒂,但她同時也想要順從母親的心意——她母親已認定他倆並不適合,但沒透露任何原因。無人能明白為什麼莎莎母親的態度會出現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梅洛龐蒂來自教養良好的天主教家庭,她對他也從不曾出言批評。不過,每當莎莎在談話中提到他,她母親就會轉移話題。一開始,波娃對拉匡太太的行為感到大惑不解,不過困惑逐漸轉變成焦慮與憤怒。她到底為什麼要反對?難道她不明白她女兒的自由與夢想有多重要嗎?

一九二九年的七月,莎莎一如往常地在他們家的夏季別墅渡過夏天,但在離開前,她私下跟波娃說,梅洛龐蒂已經與她祕密訂下婚約—他會入伍服役,而他們會等一年或兩年後再跟雙方父母談。波娃感到相當驚訝。「為什麼要等?」她以令莎莎詫異的坦白直問—他們之間的愛情是如此清楚明白。

莎莎從朗德寄來的信變得隱晦難懂。她說,她母親告訴她某件她無法解釋的事。下一封信則透露得更多:「孩子是否可能繼承父母的罪?他們有罪嗎?他們能得到赦免嗎?他們身旁的人是否也會因此受苦?」接下來的信件顯示,莎莎對於梅洛龐蒂捎來的消息感到失望,雖然他們已有約定,他的態度卻變得愈來愈疏遠、信也愈來愈少。她想念西蒙,說她受很多苦,但她試著賦予苦難意義,將自己的苦與基督受的苦相比。

這樣的情況維持了一陣子,西蒙變得很擔心,她催促莎莎與梅洛龐蒂公開宣布他們的計畫——也許拉匡太太是因為他們兩人未正式公開而有所疑慮。但他們雙方都表示反對;莎莎在信裡寫著:「他有不這麼做的理由,這些理由對他和對我而言都是合理的。」西蒙可沒那麼容易滿意,於是她寫信給梅洛龐蒂,心想若他知道他所謂的「理由」帶給莎莎多大的痛苦,他不可能仍如此行事。但他回信給她,解釋著他姊姊剛訂婚了,他的哥哥又即將出國,而他母親無法承受一次失去她所有的孩子。

莎莎病了,病得很重。病得神智不清的莎莎跑去找梅洛龐蒂的媽媽,問她是不是恨自己、問她為什麼反對他們的婚姻。梅洛龐蒂太太設法讓她保持冷靜,直到兒子抵達。梅洛龐蒂叫了一輛,莎莎滾燙的手心與前額令他非常擔憂。在計程車上,她斥責他為何從不曾吻她,並要求他作出補償。梅洛龐蒂順從了她的要求。拉匡太太叫了醫生,並與梅洛龐蒂長談。之後,她的態度便緩和下來,不再反對他們的婚事——她不能再當那個讓女兒不快樂的原因了。梅洛龐蒂太太也已同意,婚事都會安排好。不過,莎莎發燒發到四十度—她在診所待了四天,高燒不退。

下一次西蒙見到莎莎的時候,莎莎已冰冰冷冷,手中緊握著十字架,躺在棺木裡。

莎莎於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逝世。要等到將近三十年後,波娃才會得知這個事件的全貌。她陷入絕望哀慟中,腦袋一片混亂。她對自己與莎莎的談話以及與梅洛龐蒂之間的信件往來感到厭惡而憤怒——他們兩人都為自己所受的苦賦予「精神上的意義」,試圖提升自身的美德,而非譴責真正的元兇:「禮教傳統」的殘忍與不公。他們沒有錯,錯的是這個世界——但上帝只有袖手旁觀。

●本文摘選自於6月2日最新出版新書《成為西蒙波娃》。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計程車 衛城出版社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歷史大對決,誰說的才是事實?中美關係該如何轉變並且修復

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