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青/沒有未來的女性──《女性貧困》推薦序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林立青(《做工的人》作者‧工地監工)

如果你沒有好的家世背景,背著負債,做著養不活自己的工作,逐漸消耗掉對未來的熱誠的同時,也沒有任何希望──這種生活還能更糟嗎?

能。如果你是女性的話,實際狀況更糟:你所能遇上的男人靠不住;隨處可見的低階工作靠不住;無法運用在職場的學歷靠不住;難以解釋過去失敗的社會福利靠不住;連政府配發的社會福利住宅都可能以男性為戶長,而將你趕出去。

情況還可能更糟糕:如果,很可能遭到拋棄和分手;若生下來,則是在育兒時發現自己孤獨一人。單親帶著孩子的女性,多半只能靠不斷地打工來維持生計,唯一可能給這樣的女性工作機會的,卻又是充滿汙名化的性產業。

很難想像這本書中的故事出自於,但這幾年,日本記者們紛紛採訪這類型的貧困議題,讓我知道這是真正的狀況。本書是記者們經過真實採訪後所寫下。記者們甚至在後續追蹤的過程中,發現社會的輿論並非聚焦於如何幫助,而是加強指責這些面臨困境的女性「不檢點」、「不懂得照顧自己」、「價值觀有問題」。

這種指責,其實來自於不夠理解。

面對嚴重的社會問題時,官方多半是以數據進行管理,真的出現無法處理的狀況時,則稱之為個案。不過在貧窮的議題中,所有個案所遇到的問題其實都是「通案」。人們總是傾向用簡單、有效的方法來一次解決社會問題,卻忽略了這些問題之所以嚴重,正是因為無法用單一的方法來解決。本書的內容因此有閱讀及討論的價值,因為夠深入,所以更能引起討論。

造成貧困的原因有許多,例如過去曾遭遇創傷,而只能選擇提早離家的年輕女性,沒有技能,沒有資本和學歷,只能仰賴短期的性工作來謀生,這都顯示出社會缺乏短期的庇護安置資源,對於女性的保護也不夠友善。

女性在面對懷孕時,需要更多的支持系統和照顧資源,政府卻在此時幫不上忙。記者們採訪了NPO組織「嬰兒籃」以後,才發現許多女性在看不到未來的生活中意外懷孕,連自己身體的變化都遲鈍起來,等到發現懷孕時,已經無法墮胎。

書中,讓我最震撼的一句話來自於從事性產業的小花說:「即使女兒將來走這一行也無所謂。」

在社會沒有給予機會和希望的環境下,性工作的經營者卻提供了、生涯規劃、理財諮詢、同事之間的關心,以及僱主對於這些女性精神及工作表現上的寬容。性產業的老闆並非真的要改善她們的處境。經營者盤算的是托育及住宿的服務可以吸引女性願意投入這個產業。這些為了讓女性能夠上班所衍生出來的附加價值,卻可能是經濟弱勢者唯一可以接觸到的社會溫暖。

書名:《女性貧困:負貸、漂流、未婚單親,陷入惡性循環的貧困女子》
作者:日本NHK特別採訪小組(NHK「女性の貧困」取材班)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5月12日

NHK的記者們試圖將這些案例曝光在社會大眾眼前時,卻發現指責來自於各種認為「可以有其他選擇」的聲音。這些指控多半表示她們可以選擇求助、可以前往其他組織,或者認為可以繼續找其他工作。記者們雖然也說這些女性有精神困擾及服藥的狀況,卻得不到同情。

這顯示出弱勢者其實需要更多人關注。許多求援的管道和條件令人卻步,她們在看不到未來下,又更怕遭到拒絕以及政府部門的冷漠。

而這些質疑和說明,可能正顯示了這些女性面臨社會環境時,深埋在心裡的巨大痛苦。

相較之下,臺灣的狀況其實好不到哪裡去,女性的就業率偏低,非典型就業和時薪制度的工作更加普遍;即使缺工,也沒有反應在薪資上。疫情爆發以後,許多行業瞬間將女性優先裁員。而臺灣的生育率更是比日本還要低迷。

看完這本書以後,令我更加難過的是這本書完成於二○一四年,卻完全可以預言到臺灣現在的二○二一。

這世界上最需要幫助的人,通常礙於各種原因而找不到求助的管道,即使在日本也一樣。讀了這本書後,我們可以用同樣的眼光,看向臺灣。

●本文摘選自新書《女性貧困:負貸、漂流、未婚單親,陷入惡性循環的貧困女子》推薦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日本 懷孕 寶瓶文化 托育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做好5件事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LOG IN 台南/為什麼台南能推動老建築活化?「舊料新生」延續集體記憶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