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鳩信賴/當你「覺得孤獨」恐引發怎樣的問題?

腦科學+心理學觀點,讓你從「孤獨感」中解放
當你「覺得孤獨」,就像心被開了一個洞,變得無所適從,甚至這份孤獨感會變成怒氣傷害他人。想消除孤獨,從不舒適中解放,大嶋信賴結合腦科學、心理學的觀點告訴你:孤獨,是腦內的電波在影響你!大腦中有著「孤獨情感」的機能部位,腦神經細胞會持續強烈反應,造成惡性循環。
《為什麼別人那麼幸福,我卻如此孤獨?》書中列舉生活常見的情境,如夫妻吵架、參加研討會緊張等,以科學的角度分析孤獨感的發生,透過冥想練習分離出「自己的孤獨」,並提出運作方法讓孤獨感消失。(編按)
文/大鳩信賴
所謂更富社交性,是指積極與人來往,而且來往方式非常巧妙圓滑。這也是理所當然,因為不想變孤單,所以積極地融入人群,或是為了避免被對方拋棄而揣摩對方的心情等,於是造成了「來往方式變得更為巧妙」。
的確,若是從我自己的感覺來看,旁人眼中的「總是考慮到他人的心情,為了他人著想」這件事,的確代表著「更富社交性」。
大腦孤獨部位一旦開始頻繁活動,就算回到團體當中,該部位也只會變得更加活性化,「孤獨感變得更加強烈」。
那麼,為了消除那份持續膨脹的孤獨感,我們必須更加忍耐、更加考慮周遭的心情,然後持續這個循環嗎?
沒這回事。
只要稍微觀察人類,就能發現「惱羞成怒」這個現象。
為了不被對方拋棄而持續忍耐、犧牲奉獻,但對方卻用冷漠的態度回應自己的時候,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做出破壞性舉動,例如大叫「我受夠了! 」繼而大發雷霆,或是直接徹底切斷和對方的關係。
這種狀況可以想像成大腦孤獨部位的神經細胞活化,該處的帶電離子「嗶嗶嗶! 」地一口氣釋放出大量電氣,造成歇斯底里的發作。
如果用我的小學時代來比喻,大概就是我強忍著孤獨努力唸課文,卻被大家嘲笑「全部都唸錯」的時候,帶電離子一口氣朝著累積起來的孤獨釋放電氣,大腦瞬間爆發,導致我做出「哇啊啊! 」地放聲大哭,或是採取「直接衝出教室!」之類的行動。
孤獨神經細胞活性化時,雖然會變得更為他人著想或迎合對方的言行,變得「更富社交性」,但是當帶電離子造成情緒發作的時候,社交性人格馬上就會轉變成「破壞性」人格,徹底破壞人際關係。
一旦覺得「只有自己是孤獨的」,孤獨部位的電氣就會持續累積,最後引爆情緒,讓人變身成破壞性人格,打亂人際關係。
「只有自己是孤獨的」這個想法當中,包含了「希望有人可以了解我的孤獨,陪在我身邊,讓這份孤獨獲得療癒」的意願,可是轉變成破壞性人格之後只會破壞人際關係,最後變得更「孤立」,和自己的心願完全相反。
然後再次因為「只有自己是孤獨的」造成大腦蓄電,情緒爆發,進行破壞。
舉個例子,以前我參加立食派對的時候,就曾經因為那些人看起來聊得很開心,而覺得「只有自己是孤獨的」。
那時我心裡應該一直想著:「因為沒有人過來找我說話,只有我是孤獨的。」
總之就是完全沒人理會我,我就這樣靠著牆壁站著,成為「壁花」。
有人拍下了當時的樣子,後來看到照片的時候我真的嚇了一大跳!
「咦? 我的表情簡直像鬼面具一樣恐怖啊! 」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只有自己是孤獨的」造成蓄電、引爆情緒,過多電流流過大腦,大腦控制表情的部分觸電之後,作出了「超級恐怖的表情」。
結果,就是變成讓其他人覺得:「那個人好可怕──! 」而沒人敢靠近。
我完全沒注意到自己轉變成破壞性人格。因為那是一種情緒爆發,無法靠自己加以控制。
不知不覺當中,「只有自己是孤獨的」的感受造成情緒發作,讓原本可以在那個場合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被鬼面具一樣的表情破壞殆盡。
因為「只有自己是孤獨的」的念頭,只會出現在自己腦中,所以每個人都會覺得「反正又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困擾」吧?
可是一旦出現這個念頭,腦內電氣就會不斷累積,等到「嗶嗶嗶! 」地發作來時,自己早已「轉變成破壞性人格」,並對周遭的人做出破壞性的言行,傷害到他們(所謂「轉變成破壞性人格」是指情緒變得激動,不由自主地做出破壞人際關係的言行舉止)。
這時的大腦因為情緒發作而流竄著過多電流,所以有時還會出現「喪失記憶」的現象。即使做了傷害對方的舉動,也會覺得「我才沒說過那麼惡劣的話! 」,毫無半點自覺。
因為對於自己做出傷害對方的舉動毫無印象,於是更產生「只有自己是被害者」的想法:「只有自己是孤獨的。」
換句話說,之所以不知道「對方的注意力為什麼會從自己身上移開」,其實是因為情緒爆發轉變成破壞性人格的時候,沒有任何記憶的關係。
即使因為「只有自己是孤獨的」而引爆發作,也覺得「自己全部都記得」,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記憶其實有所缺失。
於是便產生了「自己的記憶是正確的,錯的是別人」的感覺,也更堅定了「別人都不理解自己」的想法。
因為自己完全沒有做出破壞性言行的自覺,所以發自內心地認定「沒有半個人了解自己」。
最後的結果就是變成「只有自己是孤獨的」。
●本文摘自 大好書屋 出版之《為什麼別人那麼幸福,我卻如此孤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