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教你擺脫「專業」帶來的束縛

我們總樂於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能讓我們獲取大量專業經驗,卻也更容易誘使我們受限於專業框架,落入能力陷阱。
想要突破現狀,像個真正的領導者一樣思考行事!《破框能力》的全球TOP50管理大師透過常年研究與實際教學經驗發現:只有擺脫「能力」、「人際網路」與「真實自我」三大陷阱假象,才能將時間用在真正有意義的戰略性思考上,並用心於在日常工作外建立人際關係網路、提升影響力等能夠為你持續帶來價值的事情。(編按)
文/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
「隨機應變者」與「堅持真實者」
真實性與自我保護之間的界線應該在哪裡呢?我曾對一群專業人士進行過研究調查,他們的工作原本是負責分析研究及專案工作,之後轉變成向客戶提供諮詢建議並推銷新的業務。這樣的轉變是典型的「自己動手做」的轉變。在許多案例中,投資銀行家和顧問們在轉換到新角色之前,就已經獲得了一個新的頭銜;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在原本的工作還沒有太大變化的基礎上,他們的職位就獲得了提升,同時還留下大量的客戶讓他們負責(當然,他們也能獲得很多報酬)。
在這個過程中,我偶然發現一個人們在進行工作轉變時出現的有趣對比現象,即在轉變過程中,他們如何理解真實性問題,和關於通往真實捷徑但覺得違背真我的直覺發現。
我所研究的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無法勝任新的職位,同時覺得在該職位上沒有安全感,別人給他們的建議也都沒有太大用處。其他人總是告訴他們應該要更有衝勁,表現得更自信,或是加強自己的存在感。一個投資銀行家告訴我,在他擔任副總裁的第一年快要結束時,得到的回饋是:專業技能很好,但需要不斷創新,抓住機會,在客戶會議上要更有表現力。但是他認為客戶真正想要的是一個有經驗的合作夥伴,而不是成為那些想要獲得更多存在感的人的助手。
被調查的對象中,一組人在轉變過程中嘗試做真實的自己,更傾向去做自己所熟悉並讓自己覺得舒服的事,我將他們稱為「堅持真實者」;而另一組人則嘗試做一些不同的事,就像我嘗試改變我的教學方式一樣,我將他們稱為「隨機應變者」或「變色龍」。
有一些人要比別人更擅長這樣的角色轉換,轉換得更加自然。心理學家馬克‧史奈德將這些「隨機應變者」(或是「變形者」,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自傳中對自己的描述)定義為那些願意並且能很自然地適應環境需求的人,他們並不會產生一種覺得自己很虛假的內疚感。「隨機應變者」有一個核心的自我價值觀和目標,他們並不會擔心改變自己會對自己的信仰造成影響。
「堅持真實者」則與之相反,他們認為如果要根據環境而改變自己,會讓他們遠離了自己最自然的風格,這是對他們真實性的一種威脅。他們的自我定義包含的東西太多,不僅包括內心深處的價值觀,還包括他們的領導、演講、穿著以及行事風格。下方的自我評估「你是一個『隨機應變者』還是『堅持真實者』(或是介於兩者之間?)」列舉了一些馬克用來進行自我評估的問題,幫助你瞭解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才可以被稱為一個「隨機應變者」。
歐巴馬是隨機應變者
在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前的一本傳記中,大衛‧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稱他為「變形者」,「因為歐巴馬可以在保持真誠的情況下改變風格,」亞歷克‧麥克吉利斯(Alec MacGillis)回顧了雷姆尼克的書說道。他解釋了歐巴馬在這方面的頂尖能力:「這是一條極需敏捷性的道路—這比歐巴馬的批評者認為他如變色龍般的權宜斟酌還要更難。」
另一位評論員蓋瑞‧威爾斯(Gary Willis)歸納了雷姆尼克對歐巴馬易變性的解釋:「當他被指控不夠黑時,他表明了他比大多數非裔美國人與非洲有更直接的關係;他被懷疑不夠美國,他述說了他母親來自中西部和他的口音;在伊利諾州南部的保守小鎮訪視時,他會說起養育他成長的祖父母的堪薩斯語言。他是有點像變色龍或變形者,但他並不覺得不真誠—這就是造成他以「酷」風格成名的重要因子。他不是野心勃勃的騙子,雖然他自己的成長背景的確不尋常。他有能力化身在別人的故事敘述中,甚至在那些看似與他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
自我評估:你是一個「隨機應變者」還是「堅持真實者」(或是介於兩者之間?)
以下是心理學家馬克‧史奈德的「自我監控」量表中的一些例子:
1.我覺得很難模仿別人的行為。
2.我的行為通常會表現出內心的真實情感、態度和信念。
3.在派對和社交聚會上,我不會試圖做或說別人喜歡的事情。
4.我只能為我自己相信的想法進行爭論。
5.我可以即興演講,即使我幾乎沒有任何關於該話題的訊息。
6.我猜我能夠透過一個表演來打動或娛樂人們。
7.當我不確定該如何在當下氛圍中行動時,我會透過別人的行為來找尋線索。
在第五、六與第七題回答「是」的人,比較像是「隨機應變者」;在一至四題回答「是」的人,就是典型的「堅持真實者」。
「隨機應變者」在事業發展初期常常會有很大的進步,因為他們靈活的處事方式讓別人覺得他們像領導者。下面「典型的『隨機應變者』」,向我們闡述了所羅門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的麥克.路易士(Michael Lewis)的故事。透過我自己的研究,我發現「隨機應變者」和「堅持真實者」處理事情時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別人怎麼看你,你得到多少建議,以及你對工作和自己的認識程度等面向都很不同。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