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烈思/界線

曾經在美國第三大城──芝加哥,小住一段時間。

出發前,芝加哥大學的聯絡人告訴我,住處安排在國際學舍,許多短期國際學生或學者都住在這兒,是「安全」的。

我不太理解他所謂的「安全」是什麼意思?暗自揣測是地震?颱風?還是中國飛彈威脅?顯然,這些都不是。

聯絡人又說,由於我駐留的時間不長不短,又在學期中,倘若是暑假,則可以找到返鄉學生的房間分租,便宜些、離學校近些,也「更安全」些。

又是「安全」,他老是提到「安全」兩字,令我聯想美國電影裡的烽火街頭,不禁打了個寒顫,疑惑「安全」與「更安全」之間,差別到底有多大?出門在外,又有言語隔閡,再怎麼也要「更安全」,何苦冒著僅僅是「安全」的險?

聯絡人大概了解我的掛慮,趕緊說:「放心吧!你住的地方在59街,59街以北到49街都是可以放心的,只要別越過59街就行了!」

這麼說更令我憂心了,59街以南不安全,不就代表我住的地方剛好在「界線」邊上嗎?如何能確定那些「不安全的」不會輕易地越界呢?還是「真正」不安全的界線其實在60街或61街,59街其實已經離「真正」不安全很有距離了?但,這個「真正」又是如何評量?

經過一番舟車勞頓,近二十個小時以後,我終於站在59街國際學舍的大門口。開展在眼前的,是一條至少八線道、車水馬龍的快速道路,像一條看不到對岸的江河。路中間還有寬闊的安全島,島上綠樹參天,落英繽紛,我甚至找不到行人穿越的方式。所謂59街是安全的界線,於焉領悟。我想,時常在這個界線來回穿梭的,大概就只有麻雀和鴿子吧!

每天,我行走於國際學舍和校區之間,假日也到附近的密西根湖畔散步。時節進入隆冬,路上經常闃其無人。久久,騎著腳踏車或慢跑的人,與我擦肩而過,不管白人黑人,看起來都是體面的,顯示附近居民受過一定教育,擁有良好工作,這裡的確是個「好」區。我總是對著遙遠的彼岸出神,仰望著頭頂上的雲,想像綠樹遮擋著的那一邊,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有一天,幾位實驗室同仁一起開車出遊。一路上大夥興致勃勃,說說笑笑好不熱絡。但在某一個轉彎之後,大家瞬間靜了下來,街道籠罩在暗沉鏽蝕的氛圍中,即便放眼所及的牆面和門面,皆塗滿了奔放明亮的顏色……看見他們幾個芝加哥老鳥臉上的表情,我這個新客心領神會,識相地瑟縮一旁。

這時,引擎傳來令人無法忽略的怪聲。駕駛的額頭沁著汗,副駕駛座的那人瞪大了眼,似乎嘀咕著「為什麼彎進這裡」,又像質疑著「這車保養過嗎」,同時間機警地偵察著窗外,一隻手緊抓著車窗上邊的把手。

有氣無力的引擎和有如擂鼓的心跳形成強烈對比,我全身熱烘烘,背脊的汗卻冷颼颼。接連幾個頓點,熄了。三個在對向路邊的大漢注意到我們,駕駛的手腳亂成麻花,周圍沒別的車和行人。大漢緩緩移動,駕駛忙亂中按下中控鎖,車內交織著四個人劇烈的呼吸聲,與瘋狂反覆發動的引擎聲,我用力把眼睛瞇成一線。「人家會不會是要來幫我們?」我心裡浮起這樣的想像,但沒敢講出來……

動了,動了,車動了,我從後照鏡中看見大漢們攤著手、聳著肩。

後來,我一直想著,也許他們是真心要來幫忙,只是心中無形的界線猶如59街,是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以至於當我問在座朋友,如果再來一遍,是否依然要急忙逃離時,都毫無懸念地得到相同的答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蔡文騫/你看起來很年輕

美少女拉拉/挑戰視障女子全馬組

Emily Chan/待在不知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