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上好戲】張永仁/認識昆蟲的第一堂課

蜻蜓的複眼大,視力較好。照片/遠流出版提供
蜻蜓的複眼大,視力較好。照片/遠流出版提供

有些人見到昆蟲的第一個反應是驚聲尖叫、花容失色;有些人則是深惡痛絕,想盡辦法要置其於死地。小小的蟲子,竟會引起如此激烈的反應,恐怕是源於多數人小時候偏頗的環境教育使然!其實,如果有機會多了解牠們,你將發現,多數的昆蟲既不可惡,也不可怕,相反的,還十分有趣可愛呢!因此,排除心底因認識不清而產生的厭惡心或恐懼感,正是有意與昆蟲做朋友的人,所要做的首要心裡建設。下面就讓我們從判斷什麼是昆蟲開始,一步步全方位了解昆蟲。

昆蟲的特徵

翻開字典的「虫」部,大家可以找到許多動物的名稱:蚯蚓、蝌蚪、蜈蚣、蚰蜒、蛇、蛤蚧、蜘蛛、蛔蟲、蛞蝓、蜥蜴、蝦、蝸牛、水螅、螞蟥、螺、蠍子、蠑螈……這些五花八門的動物,可知道其中哪一項是昆蟲?答案很讓人驚訝,以上這些有著「虫」邊的動物名稱中,沒有一類是昆蟲!到底長得什麼樣子的小動物才算是真正的昆蟲呢?

其實,要確定是不是昆蟲並不難,只要檢查下面兩個外觀特徵,大概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只是要小心,此種標準僅適用於成蟲喔!

1.有六隻腳

首先觀察是否是六隻(三對)腳。這是一般確認昆蟲最常用的方法,簡單、快速,且正確性可達八、九成。

2.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

所有昆蟲的身體都分成頭、胸、腹三部分,每一部分大都具有一定的器官與構造。只是不少昆蟲從背面看,身體被翅膀掩蓋,須得從側面觀察,或索性讓昆蟲翻身,頭、胸、腹才看得分明!

另外要注意的是,昆蟲沒有脊椎骨,僅以幾丁質形成的外骨骼保護身體。由於昆蟲的種類實在不勝枚舉,因此才會有各式各樣的外觀。

細看昆蟲的身體

複眼:一對複眼長在昆蟲頭部前方的兩側,是主要的視覺器官,對於昆蟲的活動、攝食、求偶繁殖、避敵,棲息各方面均有重要的關聯作用。複眼是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排列集合而成的。複眼的體積愈大,小眼數量就愈多,相對的視力也愈好。

金龜子的鰓葉狀觸角。照片/遠流出版提供

觸角:頭部前方,長在一對複眼之間的兩根鬚鬚就是觸角,它是許多感覺神經末稍的所在位置,除了兼具觸覺、嗅覺、味覺外,少數種類昆蟲的觸角還有聽覺的功能!簡單地說,觸角可說是昆蟲從事各項活動用來探測外在環境的「雷達」。

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外形呈吸管狀,可伸長、捲曲自如,適合吸食流質食物。照片/遠流出版提供

口器:這是昆蟲用來攝取食物的器官,由於昆蟲種類的差異和為了攝取各類不同的食物,昆蟲口器的外觀結構與功能也有很大的變化。

豆娘翅膀為膜質,翅形細長,翅脈複雜。照片/遠流出版提供

翅膀:昆蟲是節肢動物中唯一具有翅膀的一類。翅膀是用來飛行的工具,多半為寬大的薄膜狀,而且有或多或少的翅脈作為支撐壓力的骨架。昆蟲翅膀的有無和翅脈的紋理結構,均是從事昆蟲分類的重要參考依據。

螳螂前腳呈鐮刀狀,是捕捉獵物專用的「捕捉腳」。照片/遠流出版提供

腳:腳是昆蟲除了飛行以外,用來從事各種活動的主要運動器官。其三對腳分別稱為前腳、中腳、後腳,每隻腳由裡而外各節的名稱分別為基節、轉節、腿節、脛節、跗節(有數小節)和爪。由於種類的差異,並為了適應生活上不同的需求,昆蟲的腳會有五花八門的功能,外觀也大異其趣。

關於昆蟲的其他小知識

昆蟲的尺寸:

昆蟲和其他的節肢動物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牠們的身體具有外骨骼。由於身體外側有一層外殼的限制,牠們不能隨著攝食而無限制地長大,而是每隔一段時間蛻皮一次,換上一層新的、更大的外殼才能繼續成長。當昆蟲發育到成蟲階段後,身體便不再蛻皮變化,因此牠們的體型大小幾乎都有一定的規模。

根據化石的考證,地球上體型最大的昆蟲是生活於兩億多年前的蜻蜓,牠的身長大約有40公分,展翅的寬度可達70多公分。不過,目前世界上的昆蟲,體長或展翅的寬度都在30公分以下;而體型微小的昆蟲,體長則往往都在0.1公分以下。

昆蟲的性別:

由於昆蟲種類繁多,因此,同種昆蟲間,雌雄外觀差異很大。一般而言,雌蟲的體型和腹部體積較雄蟲大。若要從事雌雄個體的判定,因種類的不同,方法也完全不一樣。

以部分的蝶、蛾、鍬形蟲、蜻蜓、豆娘為例,雌蟲和雄蟲在外形、體色或翅膀的花紋等特徵上會完全不同,人們很容易根據圖鑑資料,一眼就認出雌雄的差別。但大多數的昆蟲,雌雄個體外觀並無明顯差異,唯有從腹部末端的外生殖器構造來區分性別,例如蟋蟀、螽斯、姬蜂等昆蟲的雌蟲,在腹部尾端即有明顯的產卵管;沒有明顯產卵管者,仍然可以用交配器官的構造不同來區分雌雄。至於那些交配器藏在體內的種類,只有在雌雄交配時,才可以不經過生理解剖來認定性別。

昆蟲飛多快:

擁有大面積膜質翅膀的昆蟲,往往有較好的飛行力,尤其某些蝗蟲、斑蝶、粘蟲,更有驚人的長距離遷移能力,在牠們覓食或越冬的行程中,常有集體飛行遷移數千公里的紀錄。

蜻蜓和天蛾是飛行速度較快的昆蟲,具有持續飛行數百公里,不落地休息的能耐,因此,飄洋過海、繁殖族群的能力也較明顯。

●摘自遠流出版《昆蟲觀察入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動物上好戲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簡麗賢/蝸牛紀事

陳祖安/鯉魚女和神之子

蝸星人/懂得吃蝸牛的饕客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