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張瀞仁Jill/屏東的夕陽照耀舊金山灣
微風吹過屏東的秋天,夕陽西下,一望無際的平坦稻田在金黃飽滿的熱帶陽光中閃閃發亮。那是六○年代初期,有個男孩每天放學都會聽到音樂老師在穿堂彈奏〈少女的祈禱〉。他總是踏著夕陽、伴著樂音走在田埂間,想像自己的未來。他來自一個並不特別富裕的家庭,父母從外地來台灣,找到在學校的工作。念高中的他知道升學是唯一機會,而他想成為一個正直、誠實、樂觀,像童子軍那樣的boy。他想要往上爬,知道總有一天要離開屏東,不如就是現在吧。
他透過轉學考進入建中,準備聯考那年每天睡不到五小時、半夜摸黑回到住處、天還沒亮就出門,終日咬牙苦讀。有天,同學神色緊張地討論「世界末日要來了」,隻身在台北的他竟開心得不得了,「拜託世界趕快毀滅吧,我不想再念書了!」末日當然沒有來,他只好繼續苦讀,最後考上台大,又到美國留學,在柏克萊大學拿到博士。
後來的事情在網路上都找得到了,他進入當時的科技霸主IBM公司,由資深研究員開始,升到研發部門資深經理。他從事創投,為台灣引進美式創投基金,投資一些我們都聽過的科技公司。他在韓國的某證券投資案中,把三千萬變成了二億美元,被《富比世》喻為全美最佳創投家。亞洲金融風暴時,他幫忙世界銀行重整亞洲金融,而被《亞洲商業周刊》譽為「亞洲之星」。
退休後,他想起兒時的偶像,到非洲行醫的史懷哲,他想起屏東教室裡每天看到的國父遺囑「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開始用自己的影響力從事公益慈善。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他出面募款、送生活用品給在醫院隔離治療的染疫者;音樂家沒辦法出國的時候,有群人共同努力讓台北的音樂節在舊金山復活,他也在其中;知道許多孩子在疫情中失去父母,他開始打電話找人,想辦法照顧一百多個孩子到大學畢業,用「爺爺的力量」聘用諮商師、輔導員、特殊專長老師。俄烏戰爭發生時,他向企業家朋友們募款募物資,「有些事情政府不好做,我們人民來做。」他這樣說。
現在他住在舊金山市中心的飯店套房,透過270度的大片落地窗可以直接看到三面不同的景觀,金門大橋、Coit Tower、海灣大橋、城市景觀盡收眼底。前幾天他請管家傳照片給我,「妳看今天舊金山灣的夕陽,很美,跟我小時候屏東的夕陽一樣。」他說:「等疫情穩定一點我就回去,還有好多人要幫忙。」那刻,我想時間跟空間對折了吧,不知道舊金山灣的夕陽下,他看到的是不是屏東的稻穗遍野金黃。
●本篇稿酬捐贈TaiwaneseAmerican.org,謝謝身在海外、心繫台灣的人們,你們的愛從未少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