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張英珉/不美
快要耶誕節時,朋友傳來一個祝賀訊息,點開一看,是多年前退役的日本偶像團體成員,穿著耶誕老人的裝扮唱歌跳舞,與粉絲們歡慶節日。多年前我也曾迷過這個偶像團體,可是如今裡頭的成員更迭換代,我已經幾乎都不認得了。
後來忙於生活、不再著迷於該團體的我,那天再度看到那位女偶像,才驚覺過了這麼長的時間,她已經年過三十歲了。起初看她的臉龐認為沒有太大改變,細看才注意到她的左右臉大小略有不同,眼睛左右大小也不相同,比對過去的照片,發覺當年她靠著化妝,把臉調整到兩邊儘量相似,是因為此刻的淡妝才對比清楚。
其實,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左右臉都不夠「對稱」,所以拍證件照時,後製美化的第一步,就是複製較好看的一邊臉,反向貼過來製造完美的左右對稱,便會增加美感。
我依然記得當年出道時還未滿十八歲的偶像女孩,因為天生面容可愛,腦筋動得快,所以短劇也演得不錯,出道時靠著青春無敵,以及化妝、妝髮和拍照角度遮掩了自己的「螢幕缺點」;三十歲後,她不再隱藏自己的臉部對稱問題,大方的模樣反而比過去更耀眼。
這幾年資訊流通,透過「偶像出道歷程」或是「選秀節目」,觀眾可以發現許多偶像出道前會去做牙齒貼片、美白,或點掉臉上過多的黑痣,或調整雙眼皮比例,甚至調整牙齦與牙齒露出的細微比例……為了打造一張完美的臉,無處不斤斤計較。更誇張的,還有韓國藝人,出道前直接花費一年,整出一張「新的臉」,並且大方和大家說明自己整形的過程,讓我不禁佩服如此辛苦的心理歷程。
若說偶像需要這般斤斤計較,打造完美無暇的形象,那同樣是娛樂產業的演員呢?
我從小就開始看電影,而每個影迷影癡到達四十歲這年紀,大概差不多都看了千部片,許多人生時光都在電影院或電視機之前度過,當自問記住的影視角色,是否都有著偶像那樣完美的外貌?我發覺,留下印象的角色,外表通常有某些特徵,可能臉上某處有痣、臉頰有傷疤,可能禿頭、缺髮或一頭怪異的橘髮,甚至用常人的標準,可以說是「其貌不揚」。此外,角色性格往往也呈現某種不足,如怯弱膽小、裹足不前,或遇事不夠勇敢。
問題來了,為什麼這樣的角色相較那些「完美的臉」,在記憶中反而深刻?經歷許多的幕後時光,我才明確感受到,這是因為戲劇是來映照人生現實,那些「不美」,更貼近讀者觀眾身邊的「真實」,才容易產生帶入感。一但觀眾能入戲,這些角色外貌上的「缺點」,就會成為讓觀眾增加印象的記憶點。換句話說,這時候的「缺點」,逆轉為一種「優點」了。
一旦建立好如此的螢幕默契,就算原本螢幕上乾淨漂亮的偶像,真正投入戲劇後,也會讓自己受苦受難,試著改變外貌質感,不再修飾原本的缺點,角色也跟著呈現人格中的負面姿態,表現出慌亂痛苦、身形駝背或肩膀無力下垂。只是沒想到,歷經如此歷程,對原本的觀眾來說,竟也是一種「新鮮感」。
或許,人生最美好的印象就留給「偶像」吧,彷彿是一塊心底的寶石,映著自己對於「人類」的最美想像:膚質剔透無瑕,臉龐比例無可挑剔,身材健美六塊肌,總是飽滿有精神,跳舞流利節奏分明,歌聲高亢明亮,開朗快樂友善助人,讀書成績名列前矛……
那「偶像演出的偶像電影」呢?這就不太一樣了,大家不會用戲劇標準來檢視,那是另外一種只與粉絲間建立的觀影默契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