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職業有祕密.心理師篇】愛璃/聽人說話的工作

還好,需要當面處置小強的機會不多
進入諮商室之前,櫃台的同事偷偷跟我說諮商室「有點狀況」,想確認我是否要用那一間。她的表情看起來一言難盡,原來是前一位用那個空間的心理師與個案會談到一半,突然出現一隻小強,他們都嚇到了,會談只好中斷,兩人圍捕起那位不速之客;不過,由於他們對於這類生物有原始的恐懼,只能先用塑膠椅困住牠,沒有勇氣處置牠。不巧的是,今天櫃台清一色都是嬌滴滴的女性,沒有誰可以擔負這項重責大任。儘管我不怕小強,拖鞋一拿便可以直接下手,但掀開桶子準備行刑時,牠馬上逃逸了。
我慣用那間諮商室,不想換空間,見下一個會談的個案英氣煥發,應該不怕,便在她進來時提了一下此事,表示如果看到就忽視牠吧。沒想到,這位俊朗的女性面露難色,只好改成如果她發現了小強,請及時告知。於是,在會談開始約十五分鐘後,小強華麗地出現在牆角,而我也被立即告知並採取行動,收穫個案滿滿敬佩的表情。
還好,需要當面處置小強的機會不多。
說到突發狀況,便想起前幾天的地震。我曾在與個案會談時碰上地震,因為工作地點在高樓層,當下搖晃得很厲害。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和個案對望了幾秒,他問我:「現在是要逃命嗎?」我想了一下,回答他:「先觀察一下,這棟大樓安全撐過921,現在應該也沒問題。」通常個案此時會等我的決定再動作,許多時候我們暫停交談,等待震完後再繼續,畢竟兩人都無法漠視當下的干擾因素;某幾次個案相當焦慮,我便把門打開、留隙縫,萬一門變形了,我們還能離開。
地震之外,還遇過誤響的火災警報,該不該理會、要不要撤離,真考驗應變能力。個案可以慌,但是我們不行,不然下次要處理的可能就是「我的心理師比我還慫(害怕),真的可靠嗎」的議題。
抱歉,同理心都留給白天的個案了
諮商心理師工作的場所很多,包括各級學校的輔導中心(室)、醫院、法院、獄所、社福單位與社區心衛中心,以及診所/心理所。其中,只有在診所/心理所需要面對自費市場,除非機構承接政府的案子,不然來談的個案都是要自己掏腰包的。而外界對我們這一行最大的誤會,多半也源自於此,誤以為我們只要坐在那裡聽別人講話就可以收錢。
事實上,諮商心理師的工作是要經由國家考試方能取得執業資格,且依現行規定必須是相關科系碩士(以上)、完成實習並畢業,才具備考試資格。因此,萬一你在網路上看見有人宣稱可以輔導考試、取得其他國家的心理證照,要知道這在台灣是不被承認的。
寫論文加上一年的全職實習,碩士畢業通常要三年半,四年或是四年半也很常見。心理師的國家考試從今年起改為一年一次、必須在三年內取得執照,不然,第四年開始便不能從事心理諮商的業務。心理師國考通過率如何?不好說,因為有一半是申論題,題目太偏的時候,挺讓人為難的。
全職實習的那一年,實習單位是不給薪的,因此研究生要自籌生活費及可能的開銷,例如參加校外的研習費用、督導或個人諮商。跟一般的科系不同的是,諮商心理有很多學習是需要自己在校外進修的,碩士班的訓練僅提供基本的入門,若想更進一步,就得投注更多的時間與金錢。例如,「婚姻與家族治療」這個領域,研究所多為一學期三學分,是足以了解不同學派的理論與特色,但真的要應用到實務工作,需要更多的訓練與督導,而後者是不在學校的教學殿堂內的。換句話說,碩士訓練是希望學生多看、多了解這個領域,擁有基本的能力,並探索未來想在哪個門派學習--這句話也是某位大佬曾對我說的。
每個門派,無論是動力取向、心理劇或人際歷程取向,都有自己的規章,學成下山或出師,不只有時間成本,學費也是一筆大數目。取得坐在諮商室內聽別人說話的資格,需要一張國家證照;聽懂個案話中未能說出的意思、在適當的時機做出適當的回應,則需要功力的累積。
「親愛的,我想跟你談一下……」
「我現在不想說話,你可能要跟我約時間……」
當心理師的伴侶其實滿可憐的,由於白天的工作已經聽、說很多話了,下班後我只想開啟寵物模式:接受投餵、說一些無意義的話、撒嬌、扮萌。要討論正經事?可能要看一下風水(行程表),挑適當的時辰。耐心?同理心?抱歉,已經留給白天的個案了。遇上要消化工作中接觸到的情緒與感覺時,也可能會開啟厭世狀態。
若想當心理師的你,是因為想幫助家人,請趕快斷念。這就跟老師不好教自己的小孩一樣,自己的家人還是交給別人,好好地當家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愛璃,心理相關實務工作超過二十年,從事諮商心理超過十年。喜歡旅行、買東西,以及看網路小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