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藏寶圖】劉月雲/豬灶邊的童年

爬到防空壕上摘龍眼
「豬灶」是我們家鄉對屠宰場的稱呼,在那個採用人工宰殺豬隻與牛羊的年代,豬灶不僅是提供民生所需豬肉的場域,其寬闊的空間也是我們小孩嬉鬧的地方。
民雄老家附近有個豬灶,在復興路路尾,占地約莫千餘坪,三面圍牆呈現ㄇ字形,圍牆外有條大圳溝,圳溝後面就是大片農田。圍牆內分為三區:左邊是豬舍,提供肉販暫時圈養從養豬人家或拍賣市場買回來的待宰豬隻;右邊前方有個兩層洗石子基座,最上頭立了塊畜魂碑,四周圍有石墩,後方則是一棟提供稅務人員住宿的日式宿舍,在屠宰稅沒取消前,肉販需繳完稅金、由稅務人員在豬隻屠體上蓋印,才能載到市場販售;中間是屠宰作業工作區,記得那時三伯母每天摸黑起床,負責燒旺豬灶內好幾口鐵鍋的水,供屠工們刮淨豬毛,而她則可以收集一桶桶的豬血回家,這是她在市場擺攤賣豬血湯的免費貨源。
畜魂碑基座前是一大片空地,沿著圍牆有一整排的龍眼樹,還有一個拱形防空壕,夏天時我們最愛爬到防空壕上摘龍眼,一邊吃甜滋滋的龍眼,一邊看誰能把龍眼子吐得最遠。小弟自幼就愛爬高爬低、沒一刻安靜,可有一次他從樹上摔下來,搞得左手脫臼,爸爸急匆匆地載他去找拳頭師看診(國術館的師傅)。小弟回家後,手臂敷著草藥、吊著三角巾,還是忙著往豬灶跑,用右手拿著龍眼樹枝找人玩比劍遊戲,簡直當自己是獨臂俠。
那時候每到放假大哥就吆喝我們幾個弟妹和鄰居結伴到豬灶玩,我們最愛「踢銅罐仔覕相揣」,大哥一腳把銅罐仔踢得遠遠的,由輪到當鬼的小孩跑去撿回來,大夥兒趁此躲藏起來,等鬼來抓。豬灶範圍廣闊,防空壕、畜魂碑、豬舍、爐灶邊都可以躲藏,當鬼的小孩很難找回所有玩伴,後來我們為了讓遊戲多點刺激感,還把躲藏的範圍限制在畜魂碑的廣場。
少了孩子的豬灶真寂寥
有一回,班上死黨伶格說要和我一塊到豬灶玩,那是她第一次參與,輪她當鬼時聽說工作區是殺豬的地方,立刻嚇得丟下銅罐仔,哭著說:「我要回家啦!」隔天伶格問我:「你在那玩都不害怕嗎?」害怕嗎?我不曾想過這問題,屠宰豬隻是天未明的事,屠工們做完工作便把場地清洗乾淨,我們下午到那去玩耍,風微微吹著,龍眼樹下正涼爽,廣場可以跑、可以跳,可以大聲嬉鬧,多好玩!
不玩「踢銅罐仔覕相揣」的時候,大夥兒改到圍牆外的農田挖田土,這裡的土黏性較高,我們把自己的泥團捏成碗狀放在手心上,再用力地反手把泥碗摔在地上,看誰的力氣大、碗底破洞最大,對方就要捏自己的泥巴幫破洞補上,玩過幾輪後,再看誰的泥團變最多、泥碗變最大,誰就贏了。小弟年齡雖比我小兩歲,力氣卻比我大得多,每玩一次我就得捏一撮泥團給他補上,等到遊戲結束時,大夥兒手上的泥碗一定是我的最迷你!
後來大哥、大姊相繼升上初中,不再和我們相揪到豬灶玩樂,少了帶頭的他們,大家變得意興闌珊,放假時不再急著往那跑,而少了孩子遊戲聲的豬灶,則變得很安靜、很寂寥。
讀國中後,我會獨自去那看書,倚坐畜魂碑旁,對一大片農田大聲背念英文單字,或是看著潺潺圳溝默背國文課文。這時候的豬灶不再有我們玩樂的身影,卻成為我自習的祕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