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文迴響】王如斯/你好,被你照顧的人才會好
拜讀12月28日作者魏志修的〈保全自我還是成全家庭〉,讓我想到做了九年照顧者的自己,當時的心態及照護工作結束後所面臨的社會適應問題。
媽媽七十九歲那年,由於免疫系統問題引起顏面神經麻痺,健康狀況快速下滑。沒有手足的我,是唯一的主要照顧者,先生則幫忙跑跑腿、買東西,兒子則已獨立在外居住。我當時的想法是「照顧自己的媽媽天經地義」,卻忽視自己的身心,以致陷入長期的泥沼戰,幾乎與世隔絕。
媽媽後來因為失智,個性急遽轉變,易怒、話語苛薄,到後來的骨鬆令她行動不便、終至臥床,整個進程就像預寫好的生命卷冊,失智、失能、輪椅、鼻胃管、重複的門診、急診、住院、119緊急救護,無一疏漏,直到油盡燈枯。
由於媽媽日夜顛倒,我幾乎每天半夜都在排泄物裡打滾,有時沖洗便盆時,會想什麼時候才能好好睡覺?甚至很暗黑的希望這樣的日子能趕快結束……隨後又對自己的惡毒想法感到愧疚而躲在浴室裡哭,但哭沒兩聲,耳畔便又傳來媽媽無理取鬧的叫罵聲。
那段期間我申請過居服員,社工來評估,但人力缺乏,媽媽只得到一周兩次、一個半小時的服務,後來連這一個半小時都沒有了,因為媽媽嫌居服員是「笨蛋」,我只好繼續無止盡的單打獨鬥。
我的照護工作結束那天,法師要我們輪流去吃飯,兒子帶我去吃鍋貼,我忽然發現自己不會過馬路,因為前方有綠燈,還有小綠人,我不知道要看哪個?朋友帶我去美食街,我問:「人這麼多,我們又距離攤位這麼遠,老闆怎麼知道餐要送到哪裡?」朋友訝異地看著我,像教小孩般的小聲告訴我:「餐好了妳手上的那個圓牌會發亮震動,我們就用那個牌子去取餐。」一時,我覺得自己彷彿是穿越時空而來的古代人。至於觀察別人怎麼用自動購票機、咖啡機,類似事件更是族繁不及備載。
感謝我的先生常常帶我回他的故鄉金門度假、我的朋友帶我四處遊玩,也感謝我自己願意走出來重新適應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如今每當有人問我照顧老人到底該不該請幫手時,我一定回答他:「必須要有幫手,愛家人,不等同自我犧牲,否則長久下來,只怕相愛要變成相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