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徵文優勝作品‧一起生活的器物】畢珍麗/饞蟲起舞的聲音

咯嚕──咯嚕──麵棍在麵板上滾動,發出召喚饞蟲起舞的聲音。
出嫁時跟母親要了根擀麵棍,隨外子移居南部眷村;當年它只是根淺土色、一尺長、直徑兩公分的木棍,如今已轉為深咖啡色,隱隱有些光澤,是經歷歲月洗禮,顯得穩重厚實的模樣了。
小時候母親都是自己和麵,做各式麵食,麵棍於是成了母親的最佳助手。國小時我就學會擀餃子皮,最高紀錄能輕輕鬆鬆一打三。最喜歡麵棍滾動的時刻,那時必定是一家大小圍著麵板,說笑聊天還比賽誰包得快、包得漂亮又飽滿的歡樂時光。喜好麵食的我,只要聽到那根木棍啟動的聲響,飢餓感就會不由自主提升,口水都來不及嚥啊!
婚後在眷村的小廚房裡,用麵棍變出的美食,分享給左鄰右舍,他們各個都露出驚訝的表情,對我這都市嫁來的小姑娘佩服得像看到廚神似的。也因為麵棍,我快速適應了新生活,當然更是解了最難撫平的鄉愁。
原本眷村的大嬸、大媽許多已是麵食高手,但我將媽媽的那一套再多些變化,像花捲裡除了蔥花還加了蛋絲,蔥油餅裡多了炸得香酥切成細末的油渣,再撒上黑胡椒粉。最愛看擀過蔥油餅的麵棍,渾身上下散發出的油亮光澤,彷彿就是廚具用品中一顆光芒四射的巨星。
記得孩子小的時候,我擀麵女兒也會要求跟著學樣玩,那真是一段讓時光倒流的畫面,看著她圓滾滾的小手按在麵棍上前後滾動,心裡暖得像升起一團薪傳的火種。
後來當了奶奶,麵棍依舊是我施展法力的最佳器具,孫女才四歲就會搶我手上的擀麵棍,那種非學不可的模樣,簡直就是當年我跟在母親後面,吵著要麵棍要麵糰的樣子,讓我開心得抓起手機拍照錄影存證。
兩年多前母親因病去世,每每握到麵棍時就像握到母親的手,那是陪伴我最得力的助手,是母親給我無價的禮物。
前些年和老伴移居山區過退休生活,第一個打包的器物,就是滾動時能發出讓饞蟲起舞聲響的麵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