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點滴】蔡怡怡/素描課遇見內心小孩

很多人是不是跟我一樣,覺得自己沒有藝術細胞,覺得離藝術創作很遙遠?先說一個故事,有個孩子被媽媽帶去學畫畫,她沒照老師的教法,開心地畫自己想畫的,並為人物都描上了黑框。作品完成後,孩子充滿期待地拿給老師,老師說:「沒人這樣畫,妳不會畫畫。」
回想一下,你我兒時是否發生過類似的情境,從此只要有人提到畫畫,我們先往後退三步,對畫畫沒有信心,對畫展沒興趣。
故事中的孩子長大後,發現了小時候老師的無知。在藝術界,知名畫家林風眠筆下的仕女就有白或黑框線,以框線營造出一種微醺的詩意;彩墨大師鄭善禧筆下的人物也有框線,以框線呈現出質樸與生命力之感。漫畫不也都有黑框嗎?
但她還是對「繪畫」存有抗拒,五十歲的暑假,朋友拉著她一起去學畫,有人壯膽,六堂素描課硬著頭皮撐一下,應該很快就熬過去了吧?她仔細看過簡章,確定標註「無繪畫基礎者可」。
課堂上,素描課老師提到:「台灣的美術老師還滿努力的,但有時候妳仍會遇到不好的老師,那個老師用了一個錯誤的方式打擊孩子,現在的妳,必須到那個受傷脆弱的點裡面,去找到另外一個自己。」她眼角泛著淚水,默默領受老師傳來的心意。
那個孩子,可能都曾是小時候的我們,碰到批評我們差的大人。現在我們長大了,不要再成為那個「說孩子不會畫的大人」;我們的孩子若遇到這樣的老師,應該勇於幫孩子換老師,不要掉到所謂「標準」的陷阱。當孩子一直塗鴉,手、腦跟神經連結的這些發展動作其實很重要;每個人都有一個塗鴉成長的階段,因為小時候的你在塗鴉時,是在發展比較創意的部分。老師說:「你要敢亂塗,因為你怎麼畫是你自己的事,當你能夠亂畫時,將來長大的你,會感受到自己有確定的主導權,能大膽無畏做自己想做的事。」
當我在輕柔的音樂氛圍裡,眼睛來回移動在範本跟繪圖紙上,手拿著筆一直畫、一直畫,這是放鬆又專注的時刻,我知道自己掙脫了那可惡的魔咒,找到完整的自己。我不是為了當畫家而學畫,我們可以為了開心而學畫、為了探索興趣、退休前準備、交朋友而上畫畫課;當然,我們更可以為放鬆自己而拿起畫筆或給自己啟動藝術細胞的機會。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