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關係】巧爾/夢境之悟

父親二十年前眼疾開刀,後期因細菌感染,導致右眼失明。此後左眼便成為父親辨識外界事物的唯一管道,隨著歲月過去,父親的左眼視力漸漸退化,僅餘零點幾。八十多歲的父親身體堪稱硬朗,但微弱的視力阻斷他外出的意願,連帶影響交通工具的選擇。這兩年來,若父親有要事非得出門,已從騎機車、腳踏車轉為步行。全家人也認為安步當車是極少運動的父親最為妥適的選項。
有次姊姊說起陪父親外出的經過,父女倆步行至某路口,父親突然停頓不前,雙腳顫抖,不敢邁出腳步。姊姊問明原因後,才知父親當時感覺眼前一片模糊,不知該向左還是向右。我雖然一直記得這件事,卻沒有真的體會到視力不佳對父親日常的影響。
前陣子明華園到鄰近的大學進行一場歌仔戲演出,姊姊姊夫幸運獲得票券,邀請父母一同前去觀賞,父親卻以不愛看歌仔戲為由獨自留在家中。
隔天同母親聊起此事,我說:「爸爸怎麼不去看呢?」母親嘆了口氣:「他嘴裡說不愛看,其實我知道,他是因為眼力不好,晚上害怕外出。」我心想,有姊夫開車,應該還好吧?
可就在那天夜裡,我忽然作了一個夢,夢裡母親與我外出,我突然覺得眼前黑壓壓一片,什麼都看不到。是天色昏暗?還是我失去了視力?手足無措的我,緊緊抓著母親往前走,頭一次感受到無法清晰看見世界萬物的恐懼。
夢就像睡眠的隨扈,有時醒來什麼都不記得了,有時倒是記得一清二楚。這次的夢屬於後者,次日醒來,對黑暗的恐懼依然殘留在意識中,似乎在提醒我平日對父親半黑暗的世界了解不足,所作所為也不夠體貼。
一個明眼人如何想像全盲者或半盲者的生活起居?一個明眼人要有多大的慈悲心,才能同理盲胞朋友對未知世界的茫然呢?我雖知感同身受這詞,實際上卻沒做到多少,我不過是半調子的感同身受吧!
夢境是夢,也不是夢,藉夢託事,暗喻我這個女兒平日的粗心。大夢醒來,我如實走進父親的半黑暗世界,真切了解他夜間不喜外出的感受,也提醒了自己,往後對父親的日常,要再更體貼一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