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時代:文學與摺紙】伊森/薔薇的作法

川崎薔薇與海克利斯長戟大兜蟲。(圖/伊森提供)
川崎薔薇與海克利斯長戟大兜蟲。(圖/伊森提供)

史上第一本摺紙專門書

曾經有一小段時期,我沉迷於摺紙。

事情的開始是這樣的:駕駛艙每天會留下許多密密麻麻的天氣電報,一紙電報1.5美金,然而飛行結束後,整疊瞬間成為無用之物。這種感熱紙難以再生應用,帶下飛機後,捏在手裡無意識就摺起來。我想起童年的下課十分鐘,與同學在教室裡摺青蛙,比賽誰跳得遠,最後冠軍是隻用五十元紙鈔摺成的紫青蛙,然而成年後卻無論如何想不起青蛙怎麼摺了。

不僅青蛙,連紙鶴都忘了,索性買書來看。後來得知史上第一本摺紙專門書出版於1797年,叫作「祕傳千羽鶴折形」,其中揭載了四十九種連鶴摺法。名為「祕傳」,像是什麼武功祕笈似的,但所有摺紙書翻起來都像武功祕笈,一動一動拆解教學,配上一點像是極短篇的文字。紙張的發明公認在中國,傳到後自成一家,和紙更發揚光大成。摺紙的英文是ORIGAMI,從現代日文的「折り紙」直接音譯,受此影響我習慣寫成「折紙」,反而少寫「摺紙」了。

最早提到折紙的文學應是《源氏物語》

最早提到折紙的文學應該是《源氏物語》,主在神事或贈答禮儀,日式婚禮用的雄蝶雌蝶、包裝敬神用酒的得利口花形,流傳到今日都還在用。紙在古代是貴重品,功能是紀錄,擁有使用權的人不多,多到能拿來折的,應該是貴族中的貴族了。這風雅衍生到各種節慶行事,最傳統的就是女兒節;而演繹《源氏物語》的展覽,也經常用折紙來表現,折出來的平安時代更有種細膩的耽美感。明治時期西學東用,導入了教育之父福祿貝爾的理念,折紙是他提倡神恩賜幼童的二十種恩物(gift)之一。取一張正方形的紙,讓未通語言表達的幼童透過幾何之美,從手指折出的直線、斜線、直角、等腰中體會自然的真理。西方求真務實與東方節日行事的背景不同,但現代日本幼兒園教學的數十種童玩中,折紙以遠超過95%實施率高居第一,期間據說更攀高峰,宛如國民必修學分。

四時節氣裝飾用的折紙可以剪裁、兩枚合一、甚至用膠黏,但本格的折紙家對自己有很嚴格的要求,英文的說法是:one piece、no cut、no glue,其中「單一紙張」更要是正方形。近年中國單身日網購風潮之前,每年的11月11日本是歐美各國訂定的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用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逝去的生命。國際折紙日也訂為這一天,取的是四個一代表正方形四邊,同時也有以折紙為和平祈願的意義。折紙祈福的風俗一直都存在於世界上,為生病的友人折千羽鶴,在疫情與期間折紙募款。一戰期間由於挖出壕溝無數,土壤翻動,長出無邊無際的紅色虞美人(罌粟),於是英國人慣例在這天別上紅花,紀念埋骨歐陸的英靈將士。

A4 回收紙摺成的雙翼紙飛機。(圖/伊森提供)

谷折與山折,幻化無限

我開始折紙不久後,就想挑戰英格蘭的國花薔薇。這朵薔薇一共有五十道步驟,對著書上的教學,花了好幾天才完成一個四不像,以現代的說法,我越級打怪了。薔薇的作者為川崎敏和老師,他以「變形千羽鶴理論」獲得數學博士學位,而這朵薔薇被稱為川崎薔薇(Kawasaki Rose)。大凡折紙家有新作,會在該國的折紙協會登錄,在這不算大的圈子裡以這樣的方式,默默分享著自己的喜悅。低調,不奢華,但這件事的本質與發表新書的作家,或發現新星可自己命名的天文家無異。

幼年看的小說中,早期系列有一冊標題為「紙猴」。故事除了白素莫名其妙愛上衛斯理外,我只記得七幫十八會的信物是一隻折紙猴子。回想這個故事,心裡很在意那是什麼樣的紙猴,為什麼外人折不出來?是立體的嗎?還是平面的?後來回去翻這書,倪匡只告訴讀者紙猴高十公分、寬四公分,依然無法想像。但也許就是折紙帶來的這份神祕感,作者才選擇它作為地下社會的信物。

隨意取一張白紙,折的手法其實只有兩種,凹下去叫谷折,突出來稱為山折(或峰折)。山谷與山峰,一陰一陽,一正一奇,就像電腦語言的0與1,在手指的捏鑿中交錯出無限,幻化成型,誕生出世間各物。我起初只是想消耗廢紙,沒想到反覆機械式的作業,竟有一種讓焦躁心情沉澱的效果。跟著一步一步的折法,像在臨一帖書法或抄一篇千錘百鍊的古文,手藝人在創造的時候,是如何獨自與腦中構想搏鬥,如何去蕪存菁完成的?到後來同一作品折到熟了,還會頻頻點頭,生出原來如此的感慨,原來二十步之前的折痕為的是這一步,也興起換種紙質,換種手法或許更好的念頭。有如讀一本小說,有伏筆有起落有結局;或觀一盤棋,有死有活有打劫。

以折紙為軸的奇幻作品獲兒童文學新人賞

有一派的折紙家將技法融於生活樂趣之中。如果你在網路上搜尋one dollar origami,會看到很多會心一笑的創意,我心中戲稱之為「一鎂」作品。一元美金上的綠色紋路綿密,且有類似眼睛的符號,折紙家利用這天生的刺青,捏出一鎂鯉魚、一鎂蝴蝶、一鎂星戰戰機。大部分的紙幣印有偉人頭像,折紙家用頭像外的面積做文章,戴帽子的,變成超人的福澤諭吉,逗趣十足,而紙鈔一刀未剪,應該也不算毀損國幣之罪。如果拿這樣折得漂漂亮亮的紙鈔付帳,不知道收的人是會心一笑,還是眉頭一皺。結果有天我在德國超市,真看到有位白髮紳士,從錢包中掏出折得惟妙惟肖的十歐元,收銀員微笑收下,我也在排隊行列中噗哧笑了出來。

2021年講談社兒童文學新人賞,頒給了《黑與白的對角線》,是一篇以折紙為軸的奇幻作品。內容元素包含了少年、登山、神社、以龍為首將生命力注入折紙的生物。一張什麼都不是的白紙,經手折成型後,就像倪匡的紙猴一樣有了神祕感;如果再吹一口氣,魔力就產生了,變成夢枕獏筆下陰陽師安倍晴明的式神,或錢用來追殺白龍的紙人。近年來最負盛名的折紙文學,莫過於美籍劉宇昆的《摺紙》,這篇小說一舉奪下雨果、星雲以及世界奇幻三個大獎。首見這篇小說,是在雪梨的書店,由於是短篇小說,就泡在書店扶手上慢慢翻完。這篇動人的故事是否歸類於科幻見仁見智,我讀起來比較像唐人傳奇。作家英語原文的標題“The Paper Menagerie”取得很好,Menagerie與Zoo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意指的是動物展示,如馬戲團那樣的巡迴演出,不像動物園固定在一處,也受到比較多照顧。故事裡沒有陌生的元素:子欲養親不待、異國族裔歧視、青少年叛逆期,再加上一點《玩具總動員》式的憂傷,然而作家成功以魔法折紙為媒介,串起全文。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卻納悶當初怎麼沒買下這本書,事後回想會不會是澳洲版封面的折紙老虎不夠威風?衷心期望它若被改編成電影,可以回歸折紙表現,那種一秒24格的傳統攝影,別讓電腦動畫奪去動物們的靈魂。

日本禮式要訣中的雄蝶雌蝶敘述 (昭和二年出版)。(圖/取自網路)

「神之手」神谷的巔峰之作

集團70周年時,有段折紙做成的紀念短片“HONDA ORIGAMI”,幕後製作人是知名折紙家神谷哲史,此君自高中起就連霸了五屆電視冠軍折紙王,其中有一幕是在家玩遊戲,螢幕上出現召喚獸,他按下暫停,拿起紙折出一尊立體的龍王巴哈姆特。與計算精密的川崎老師迥然不同,神谷青年是一種天才典型,所有東西在腦中,無招勝有招,詩意來了擋也擋不住。「神之手」神谷的巔峰之作是費時十二天的龍神3.5版,這個作品據說價值超過百萬日幣,圖解出版後更是引發熱潮,越是困難的東西,越有人想學。

我那陣子陷入折紙的時空,孤獨發呆著,折完也從不給人看。後來我深知這是種一頭栽入就無止無盡的「熱中症」,買了七八本書,碰了點皮毛後,漸漸就抽手不折了。最多就是當過一次雅賊,帶張紙去書店把某本書唯一想學的作品偷偷折回來。我深知自己永遠無法發明任何作品,而賦予一張白紙生命的折紙家,到底要算是數學家?科學家?還是藝術家?或者像神谷的官網自稱:某個折紙創作家。

不折紙很久以後的某一天,忘了在哪個機場的哪個駕駛艙,幾小時嚴重的流管與地面延遲,身旁的飛行員拿起過期的電報折紙飛機,維持低能量腦部運作。我跟著拿起一張電報紙,無意識折起薔薇,接著他看到我手掌中開出一朵花,目瞪口呆說道:「你都這樣把妹嗎?」我偏見地以為不是每個人都懂川崎薔薇的精髓,便隨口回道:「你覺得現在的妹,光用這個就能把到嗎?」同行者哈哈大笑,精神大振,我隨手把紙花揉入垃圾袋,繼續等待航管放行。

看來薔薇的記憶還留在我的手指裡。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倪匡 日本 疫情 動物園 世界文化遺產 華裔 婆婆 女王 本田 戰爭 跨界時代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張讓/不為老師流淚

沈珮君/黑洞(與媽媽一起看身心科)

李梵/腿合起來

彭紹宇/在塵世中,尋找令人心神嚮往的奇美拉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