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人物史】康文炳/與大師一起散步

推薦書:李懷宇《余英時訪問記》(允晨出版)
口述歷史的目的,在於透過對當事人的訪談,取得第一手資料,用以補充文獻的不足。在嚴格的學術定義上,口述歷史甚至必須設定主題,聚焦在相關的歷史事件。所幸,《余英時訪問記》全無這樣嚴肅的規範與厚重的論述,它像一席五星級飯店的下午茶,品項琳瑯滿目,任君取用,道道精緻可口。
本書是作者李懷宇以十四年的時間,斷續以電話和親訪的方式,對當代史學大師余英時所進行的訪談紀錄。在這驚人的時間跨度裡,相差四十六歲的兩個人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也由於這樣的信任關係,才使這本訪問記達到一般訪談紀錄達不到的境地。
正如《禮記》所說:「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從容」,首先表現在訪問者的叩問上。作者具備良好的訪談功力,每次訪談前的充足準備,更使他能在訪談中添柴加薪,讓談話內容得以延伸、拓展、深化。於是,有了「盡其聲」的內容;在問答之間,余英時個人的學思生涯、歷史人物掌故、當代思潮與文化現象,一一精采呈現。
余英時往來皆一時俊彥,胡適的寬厚、錢穆的憂思、錢鍾書的自負、陳寅恪的迷惘、沈從文的曲折、黃仁宇的坎坷、金庸的老驥伏櫪等等,人物敘事與評點深具傳記價值。作為史學家,余英時自然也曉得,這些珍貴的內容,倘若沒有記錄下來,就永遠消失了;但他的企圖遠不止於此,而更要呈現一個歷史的高度。他說:「對人的評論很主觀……我主要是把一個時代的一種觀念、一種氣象呈現出來。從我個人的角度呈現出來,讓人看到這是什麼時代,有哪些變化。」
掌故讀來有趣,寓意深遠。不過,訪問記同樣令我看重的,還有閃爍在字裡行間的智慧之言。如「學歷史的好處不是光看歷史教訓,歷史教訓也是很少人接受,前面犯多少錯誤,到後面繼續犯,因為人性就是大權在握或利益在手,便難以捨棄……所以,讀歷史的最大好處是使我們懂得人性。」書中這類警語俯拾皆是,從這個角度看,《余英時訪問記》完全可以作為史學大師親授的「歷史科普」來品讀。
當然,既是「喝了一口龍井茶,再點上一支香菸」的閒談,《余英時訪問記》的內容難免零星、片斷,卻也正因為如此,讀來更顯真摰無比。一篇篇簡短的文稿,讀著讀著,我們彷彿也陪著兩位談話人漫步在新英格蘭燦爛的秋色林間,或在書房裡品茗夜話,細細傾聽大師追憶自己的一生。
這是一本極輕鬆的書,你大可放在枕邊,每天睡前讀一兩個章節,浸潤於近代文人的風範之中。這也是一本極厚重的書,幾乎每個章節裡都有一兩句話,啟迪讀者的心思,而這些吉光片羽都值得我們更深刻地追索下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