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散文】林妏霜/江湖在走,有貓沒有

推薦書:楊佳嫻《貓修羅》(木馬文化出版)
網路上有過一部影片,完全複製與模擬了貓咪們時時日日做的那些行為模式,只是將演繹的動物主角換成在家人類。曾經跟上潮流地看了,突然明白了自己對人類情感的承受程度與對貓的差異。貓擬人,可愛至極;人擬貓,很不可以。
讀楊佳嫻《貓修羅》對動物與微物的體察,無論自覺關係是主僕、粉絲、寵伴或親屬,其實即是在讀「生而為人」與「生而為貓」,如何鑲嵌進彼此的生活節奏裡。在這樣由貓填寫的「愛憎表」中,有著貓對人的生命時差展示,貓所保有的原始系統。從這些共通語彙與默言之中,理解彼此「間隙」漸小的心路,甘願被束縛的經驗,以及那些透過各種無用小物作為討好的替代品,或因為對這些軟萌生命展現過度之愛的自我緩衝。在同一塊領地裡一起學習,有以貓為重心的移轉,也有為了貓不在乎是否符合效益的,看似消極的自由——以前必成問題的,現在都不成問題了。
兼為學者與創作者的楊佳嫻,愛屋及烏,愛貓及毛,《貓修羅》裡多以小品小節的短文字,表面嫌棄,其實幾近美言,摻雜黠智與詼諧,亦聯繫了中西文學的寫作者其筆下貓之象徵與姿態。寫盡了貓族的施捨或施虐,吃食與便溺。成住壞空,春夏秋冬的各種小劫,或有了新解:絕育、圈地、破壞、碗空。借用楊寫「貓即吾輩」的用語,對吾輩來說,貓是火焰,就算是業火。
雖然作者總與貓同款傲嬌地描繪了她性情各不相同,各有執拗的兩隻貓,如何將人類家屋時而變成修羅場,時而變成遊樂園。加以由李政曄所拍攝其愛貓:虎斑「晚輩」與黑白「奧都」的多面寫真,因為信任的緣故,捕捉到自在舒展,偶爾崩壞的模樣,十分豐盈。但《貓修羅》不只是一份養貓者的告白:「我的世界從此分為有貓和無貓,無貓的地方索然無味。」也是這三五年間,一個人類因貓身貓心的進駐陪伴,而起的人心人情的變化遷移。
楊佳嫻在書中寫,想聽楊牧朗誦詩作〈貓住在開滿荼蘼花的巷子裡〉。此書前與末皆有詩〈貓毛情歌〉、〈獻給貓的排水孔之歌〉,證成此書也在那「貓貓文學」與「貓貓哲學」的行列了。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