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園首次午夜場 高雄林鳳宮「跳鍾馗」重現神秘科儀

「跳鍾馗」對台灣人來說是神秘而充滿禁忌的傳統科儀,但對於執掌此項科儀已經超過一甲子的明華園而言,「跳鍾馗」除了是在做善事,也是將此項珍貴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實踐。高雄林園林鳳宮大廟重建落成,訂於本週五(10日)舉辦入火安座祭典,特別遵照傳統習俗,請來明華園戲劇總團「跳鍾馗開廟門」,並邀請民俗學者林茂賢為觀眾現場解說。跳鍾馗之後,無敵小生孫翠鳳扮演麒麟童子率眾團員以「百仙齊賀」扮仙戲酬神祝賀。
明華園表示,相傳「跳鍾馗」源自上古時代的大儺儀式,是古人用來驅除瘟疾、打擊鬼魅的祭儀。明華園的第一代,也是創辦人陳明吉先生,師承閭山派跳鍾馗技藝,在戲劇界頗富盛名,其後,陳老團主將此技藝傳承給第二代的陳勝國與陳勝發,兩人又將這門科儀傳承到第三代。
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表示,「跳鍾馗涵蓋許多複雜的科儀與禁制,加上學習跳鍾馗必須是男性且符合命格等諸多條件,讓這項科儀的傳承顯得更加困難而彌足珍貴。」
這場別開生面的開廟門科儀及入火安座祭典,由明華園總團承接,動員整個藝術家族包括總團與黃字團、地字團、星字團、藝華園、繡花園等多個子團和協力團隊,超過上百人的龐大陣容,由總團長陳勝福親自坐鎮指揮,首席編導陳勝國擔任科儀主事,並由其傳承弟子擔綱執法(鍾馗),除了四大護法、五營元帥護駕,並動員72名壯丁與廟方除煞守護天星的36天罡,現場同時有盛祥門的大鼓隊壯大聲勢、明華園的傳統文武場以及八音、鼓吹齊奏,可謂是相當難得一見且壯觀的跳鍾馗儀式。
重頭戲的「鍾馗科儀祈福」祭典於週五晚上9時20分開始,準晚上10點吉時開廟門。明華園表示,整個儀式進行中特別聘請民俗學者林茂賢教授為觀眾現場解說。總團長陳勝福也特別提醒到場觀禮的民眾,鍾馗科儀開始時會灑金元寶,是要佈施給好兄弟的,請勿撿拾。
活動進行當日,科儀祭壇有戲神田都元帥、五營元帥、玉皇大帝的十大天尊共同主掌鍾馗科儀的進行,一旁還設有地藏王菩薩護壇,並由廟方請出天上聖母(媽祖)鑑儀,可謂眾神齊聚,也是難得一見的畫面。
鍾馗科儀結束後,凌晨12點林鳳宮舉辦主神上天聖母陳府夫人入火安座儀式,同時由無敵小生孫翠鳳領銜扮演麒麟童子,帶領由明華園全體團員扮演的福祿壽三仙、福神、喜神、麻姑、靈猴等,以「百仙齊賀」的扮仙戲酬神祝賀,這一場扮仙戲也將創下明華園總團數十年來第一個「午夜場」紀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