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父、老蔣總統到林靖娟 蒲添生雕塑展開幕寫台灣史

「我把一生奉獻給雕塑,雕塑也給了我一生。」蒲添生是台灣歷史上作品最多、最具藝術性的人像雕塑家。他是台灣第一座國父露天銅像的創作者,也曾為前總統蔣中正、等人塑像。今年是蒲添生110歲冥誕,國父紀念館舉辦「塑×溯─蒲添生110雕塑紀念展」,展出蒲添生94件作品,今舉行開幕典禮。
中山堂前的國父銅像、嘉義市火車站前被拆下的吳鳳騎馬像、台南火車站前的鄭成功像、仁愛路圓環曾經屹立的吳稚暉銅像.......幾乎所有在台灣歷史中留下身影的地標銅像,都是蒲添生的作品。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蒲添生運用雕塑記錄台灣各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讓大眾得以從品中看到台灣發展的足跡。他也感謝蒲添生家族成員共同提出希望將紀念館及作品完整捐贈政府,成為公共財的心意及胸襟,政府會負起責任與家屬共同研議。蒲添生之子、蒲添生雕塑紀念館館長蒲浩志則說,年輕一輩不熟悉台灣歷史的,來此展「看一下就懂了」。
本次展出雕塑作品94件,包括蒲添生1947年的早期代表作「詩人」,1958年入選第一屆日展的中期代表作「春之光」,1988年觀賞電視轉播漢城奧運女子體操、將力與美的瞬間捕捉下來的晚期代表作「運動系列」,以及1981年創作、詮釋對人體理想美追求的「三美神」。
其中「妻子」是蒲添生1941年在日本為妻子所塑之像,完成後託岳父陳澄波帶回台灣,作品以泥土觸感表現,散發台灣女性嫻靜之美,尤為經典;至於為社會名人雕塑的「胸像系列」,包括劉銘傳、國父孫中山、國父長子孫科、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台灣文協代表人物楊肇嘉、蔡培火,宛如一頁台灣近代史。
蒲添生1912年生於嘉義市,前輩畫家陳澄波是其國小老師,啟發他對美術的興趣,赴日拜有「日本羅丹」之稱的雕塑家朝昌文夫學習雕塑,返台後娶了陳澄波長女為妻。他受岳父引薦接下製作孫中山銅像及蔣中正戎裝像的工作,蒲添生還為此在台北成立台灣第一家鑄銅工廠。
列為台北市古物的中山堂國父銅像,是台灣第一件由政府委託製作的公共藝術,也是全台第一件由本土藝術家創作完成的國父像,由蒲添生於1949年完成。這座銅像的底座保留日人紀念塑像的底座,象徵台灣從殖民時代過渡到光復時期的歷史。蒲添生製作國父銅像期間,經歷二二八事件與國共內戰,戰亂導致的通貨膨脹讓蒲添生得到的銅像製作費價值暴跌,透過市長游彌堅登高一呼、民眾踴躍捐款,蒲添生這才順利完成台灣第一座露天國父銅像。之後他接到大量的國父銅像訂單,總計為15座學校製作國父銅像。
蒲添生第一件受到國際藝術界肯定的作品當屬魯迅雕像「沉思者」,人物造型取自民初作家魯迅。他於二二八事件之後塑製此一雕塑卻遭舉報,將這件作品藏在庭院的花叢中,40年後才出土,改名為「詩人」後獲選參加巴黎春季沙龍。2006年,蒲浩志整理作品時,將其中投手的部分獨立出來形成另一件作品「沉思者」,如今放在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的大門入口處,成為大學精神的象徵。
在國父紀念館戶外迴廊展出的「林靖娟老師紀念像」,是蒲添生最後一件作品。1993年,他接受總統李登輝邀請為健康幼稚園教師林靖娟創作紀念銅像。1996年5月底,他在完成此作不久後便因胃癌逝世於台大醫院。「他的作品一天天完成,生命卻一天天消失。」蒲添生長子蒲浩志提起父親生前最後一段創作林靖娟雕像的日子,感傷不已;卻又感到驕傲,認為父親完成了藝術家的使命:「當我創作結束之時,就是我生命的結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