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協百年美術力 暗藏抗日符碼

人們都說,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然而在日據時代的美術界,政治力和美術力卻總是互相角力交融。今年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發展組助理研究員林振莖花了十多年時間研究文協人物,發現楊肇嘉、林獻堂等文協成員,是李石樵、郭雪湖、顏水龍等前輩畫家的長期贊助者;而許多畫家參加美展的作品,隱含了對抗日本的政治符碼,有待後人解讀。
此一研究目前正在國美館兩大展「進步時代:台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與「經典再現:台府展現存作品特展」中呈現,首次公開展出的李石樵畫作「楊肇嘉氏之家族」允為其中代表。林振莖表示,這幅畫作多年來珍藏於富邦基金會的貴賓室中,經過多次斡旋才同意「露臉」。原來畫中的楊肇嘉之女,便是富邦集團董事長總裁蔡萬才妻子楊湘薰。
楊肇嘉出身清水大族,曾任台灣省政府首任民政廳長。他在日據時代投身民族運動,曾代表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赴東京請願。林振莖表示,「楊肇嘉氏之家族」由楊肇嘉出巨資請當時台灣畫壇最擅長肖像畫的李石樵所繪,李石樵為了這幅畫和楊家全家共處半年,了解畫中每位人物的性情、並先繪製個人肖像練習,最後全家盛裝打扮完成此畫。
此畫在一九三六年入選日本新文展。在東京展出時,連裕仁天皇也受其吸引,探問畫中的楊肇嘉是不是「台灣很有影響力的人」,楊肇嘉照片因此登上日本媒體。
然而,這幅驚動天皇注意的畫作,卻因楊肇嘉的台灣文化協會成員身分受台灣媒體打壓,當時的台灣日日新報,對入選日本重要美術展的此畫竟一字未提。
另位深受政治力影響的畫家陳植棋,在台北師範學院就讀時,和日本學生因畢業旅行地點發生衝突,引爆台灣首場學潮,因此遭退學。退學後的陳植棋混跡於台灣文化協會,他一九三○年獲選台展的作品「真人廟」,大膽用畫作隱喻了台灣文化協會。因為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等人成立的台灣民眾黨,其事務所就在真人廟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