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電影 揭七等生暗黑世界

一九六七年,作家七等生發表小說「我愛黑眼珠」,主角李龍弟在末世洪水中拯救妓女,卻無視妻子遭洪水淹沒。此一作品引發社會震撼,七等生遭文壇批評「對文化和道德毫無敬意」,形容他的作品是「小兒麻痺文體」。半世紀後,導演朱賢哲在七等生文學電影「削瘦的靈魂」中,以詩意的畫面展現此一文學經典,也企圖揭開七等生黑暗深邃的內心世界。
七等生去年十月辭世。他被認為是台灣「最具爭議、也最難懂的現代主義小說家」,導演朱賢哲花了三年時間拍攝的「削瘦的靈魂」,十九日全台上映。
七等生創作紀念展、讀書會陸續登場,由作家楊照整理的「七等生全集」也重新出版,引領讀者重新閱讀、理解這個被忽視了半世紀的作家。
透過訪談七等生與親友,朱賢哲一一揭開七等生留給讀者的謎題。為什麼叫「七等生」?七等生的師專朋友說,因為他認為自己是「最爛的人」。好友阮慶岳說,七等生的童年「在屈辱的過程中長大」,包括社會、階級、經濟的。他是全班公認最具音樂才華者,同學形容他一拿起指揮棒,樂團便充滿生命力,老師卻因為他指揮時「屁股搖了一下」給他零分,甚至要求同學在周記上報告七等生行為不檢之處。
在創作熱情和社會規範之間掙扎的七等生,人生充滿挫折與矛盾。他總在黑暗的房間創作,玻璃貼滿裸女圖片。妻子看破紅塵剃度出家,女兒對父親的回憶,是他寫作時總叫子女「出去啦」,母親被迫抱著他們深夜在街頭流浪。對著鏡頭,七等生自承差點進入精神病院,卻又自豪表示「我寫的是宇宙、人類,而不是你們要的東西。」
半世紀前,七等生作品曾被衛道人士當面吐口水,作家葉石濤則形容他「挖掘自己靈魂深處的黑暗領域獲得源源不絕的材料」。如今七等生成為影響台灣現代作家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作家駱以軍認為,他是駱以軍這一代「內向世代」作家的精神源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