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發表易讀手冊 「人人都可以親近藝術」

文化平權除了打造無障礙空間,也包括資訊取得的平權。兩廳院昨發表四本易讀手冊,讓心智障礙、文字閱讀困難、高齡長者、母語非華語的使用者都能透過易讀手冊獲得資訊,擁有自我決定及選擇的能力。
這四本易讀手冊包括兩廳院簡介「一起去國家戲劇院」、「一起去國家音樂廳」,以及台灣國際藝術易讀版節目手冊、無障礙服務手冊。「一起去國家戲劇院」、「一起去國家音樂廳」主要介紹場館建築特色,帶領大家認識屋頂上的神獸、三樓高的管風琴、牆上的大書法、如何買票、如何搭捷運到兩廳院,以及欣賞表演要注意的事情等。
「易讀服務」是指將複雜的資訊、艱澀難懂的文字,轉換為容易閱讀、易於理解的內容,使用者包括心智障礙者、文字閱讀困難者,在英國智能障礙倡權組織—CHANGE的倡議下,因為心智障礙員工的溝通需求而開始發展。
負責執行兩廳院易讀手冊的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謝若琳表示,台灣從2014年簽訂人權公約起,公部門開始重視易讀手冊的製作。她曾參與中選會、衛福部、故宮博物院易讀手冊的企劃執行。她指出,無障礙資訊是指針對不同對象的需求發展出不同的溝通形式,提供讓對方可以理解的訊息,例如手語、點字、放大字體文件、易讀文件,不同語言的翻譯等。各式各樣的易讀服務讓障礙者有行使參與文化、娛樂、休閒、運動,以及政治的權利,獲得應有的生活資訊。
易讀的編製方式主要以心智障礙者的需求為優先考量,轉譯的內容需要重新編輯,連結使用者的日常經驗,而非直接把所有的內容轉譯成易讀資訊。同為圖文搭配,易讀經常被誤認為等同兒童繪本,但其實易讀的插圖重視圖示的說明性,這和繪本裝飾的插圖是不一樣的生產方式。編製「易讀」最重要的原則在於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例如編排方式一致、段落偏短、一段一重點、字體偏大、避免字體特效等。
謝若琳指出,易讀手冊在台灣的製作,最常遇到的問題是許多單位對專業用語有所堅持。如「臺」與「台」字的使用,對易讀本來說,「台」更方便閱讀,但許多單位堅持要用「臺」。但經過溝通後,多半願意接受。藝文場館內部有沒有共融意識,會在易讀製作中清楚地體現。
「社會如果沒有共融,就沒有彼此的包容;沒有彼此的包容,我們不會共好,社會不會進步。」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兩廳院在兩年前開始推動共融劇場,其實想法很簡單——每個人都應該有參與表演藝術的機會,文化是人民的基本公民權。
她表示,易讀手冊雖是資訊的「無障礙服務」,卻深受國高中老師歡迎,因為易讀版讓一般人都能理解過去被視為菁英文化的表演藝術資訊,「易讀看似是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服務,實際上是開啟了我們的視野,開啟了我們對於一個共融共好的社會應該有的面貌及樣態。」
劉怡汝表示,易讀版節目手冊、國家兩廳院簡介藝術手冊,未來會是兩廳院的標配,「歡迎所有人進到兩廳院。」
●兩廳院易讀手冊下載:https://npac-ntch.org/discover/learning;索取易讀手冊:https://reurl.cc/e9x6jR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