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電話諮商 旅法導演朗讀台灣詩讓法國人神遊
法國疫情嚴峻,台灣旅法導演楊宜霖參與巴黎市立劇院推出的詩歌電話諮商服務,用法語為禁足焦慮的法國民眾朗讀台灣詩,讓電話另一頭的法國民眾「彷彿透過詩歌遊歷台灣」。
楊宜霖8日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在她的詩歌選單中,私心地加上了許多台灣詩人的作品,例如陳育虹、鯨向海、羅智成、林季鋼等,尤其是林季鋼的「軛」。
林季鋼的「軛」寫著,「連續三十天 早起,儘量不要賴床 伸伸懶腰 吃一頓早飯 盛接一碗春雨 為自己 畫一幅畫...連續三十天 為自己挑選一張 沒有鬧鐘的床 畫一幅畫 吞嚥最後一口 道歉,然後原諒 蜷曲身子像是一隻小蟲 再次能因生命驚喜 就已經是春天了」。
楊宜霖說,這首詩相當適合法國第一次封城時民眾的心理狀態,朗讀起來讓人心有戚戚。
諮商民眾對於台灣的詩歌讚譽有加,尤其因為所選詩歌非常影像化與意象化,法國民眾都說,「很開心在無法出國的時刻,能彷彿透過詩歌來遊歷台灣」。也有不少民眾聽聞楊宜霖來自台灣,紛紛對於台灣抗疫成就表示羨慕,好奇地詢問台灣的防疫細節。
為撫慰焦慮的禁足民眾,巴黎市立劇院(Théâtrede la ville de Paris)藝術總監德馬西.莫塔(Emmanuel Demarcy-Mota)自3月封城開始,推出詩歌電話諮商服務。
與巴黎市立劇院有多年合作關係的楊宜霖也是德馬西.莫塔4月初第一批擴增的團隊成員。她告訴中央社,這是她參與過最有趣、最有意義的活動之一。
「不像一般的舞台劇演出,詩歌電話諮商讓我能直接傾聽觀眾的反應,這是很珍貴、親密的交流,對電話兩端的我們都是很重要的養分」。
談到比較特別的經驗,楊宜霖說,這段期間接到很多獨居長者的諮商,他們因疫情很長時間無法和遠方的子女或孫兒見面,很想念家人,因此常常才聽到第一行詩歌,就已經開始啜泣。這讓楊宜霖特別有感,也格外讓她珍惜這次的參與。
藝術文化不僅能帶來慰藉,也似乎是法國人生活的一部份。德馬西.莫塔其實幾年前就已經推出詩歌諮商服務,但當時進行的方式是讓演員和不同民眾相約在咖啡廳、車站、學校或醫院,以詩歌和戲劇為引子,面對面創造出不同的人際關係與交流。
今年因應疫情嚴峻,德馬西.莫塔將服務模式轉為電話諮商,成效更好,引起廣大迴響,需求也應接不暇,10月時已有超過8000位民眾使用。
德馬西.莫塔4月初開始擴大團隊,邀請更多演員與劇場創作者加入,並納入22種不同語言,服務因封城被關在家中的民眾。民眾只要上網填寫報名表,巴黎市立劇院就會有人聯繫預約諮商時間。
德馬西.莫塔在接受法媒訪問時表示,計畫成功的原因在於周全的團隊分工與合作,「最重要的,是讓接電話的人感受到我們真心想要了解他處境的特殊性...成功關鍵在於讓民眾感受到他與演員及劇院間親密的連結」。
德馬西.莫塔說,詩歌諮商一開始,只是兩個人交換彼此的生活,建立起關係,接著再讓詩歌進入交流,「我們需要詩歌,尤其在這個危機的世界」。
他認為,「細讀詩歌的字句,它能具體地幫助我們。而且詩歌諮商其實也有政治意涵,它能在這危機時刻質問社會、人民等議題」。除詩歌諮商外,劇院也推出音樂與科學電話諮商服務。
楊宜霖指出,詩歌電話諮商的團隊合作很緊密,不僅每週開會,每通電話也都會反饋給行政人員。若參與者情況特殊,都會由行政人員後續聯繫,可能會再一次安排諮商,或甚至轉介請專業社福單位接洽。
除服務法國各語系民眾,巴黎市立劇院也和幾個不同國家劇院合作,用網路電話服務其他國家。今年6、7月時有和衛武營合作,集結幾位台灣演員為台灣民眾提供詩歌電話諮商服務。但據楊宜霖表示,可能藝文習慣不同,也可能台灣防疫有成一切活動如常,因此預約人數不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