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廟口搭舞台 免費看戲吃辦桌…

坐在廟口廣場看戲、吃「辦桌」,是台灣人童年難忘的溫馨記憶。兩廳院自製音樂劇「十二碗菜歌」,不僅將台灣獨特辦桌文化改編成音樂劇,更在廟口搭起舞台和辦桌帳篷,邀觀眾免費入席、一邊看戲一邊吃辦桌。該劇上周起巡迴台南、台東、桃園、屏東等地的廟口演出,最後再回到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
該劇編導樊宗錡表示,希望這齣戲能巡迴全台上千座廟宇,喚起觀眾廟口吃辦桌的溫馨記憶。
早期,台灣人每逢請神作醮或「八慶一喪」(生日、結婚、滿月、歸寧、開市、壽宴、入厝、續弦、喪宴),多會在廟口搭棚「辦桌」宴請親友。「十二碗菜歌」故事原型來自總鋪師「阿燦師」林明燦。
林明燦父親是「台灣辦桌祖師爺」林添盛,是全台唯一辦過「天子宴」的總鋪師,「天子宴」指的是玉皇大帝宴請眾神的盛宴,光出菜就要八小時。
在傳承家業的過程中,林明燦和父親衝突不斷,兩人卻以沉默代替溝通。樊宗錡發現兩人的故事正是台灣兩代之間典型的互動,他以此為軸線發想「十二碗菜歌」,邀演員楊烈、蔡昌憲演出父子。劇中穿插「阿燦師」辦桌的手路菜:撒嬌喜全雞、豬腳麵線,佛跳牆、油飯、白菜滷、古早味雞湯、酸菜鴨等,每道菜都帶出「八慶一喪」中的一段人生故事,如「撒嬌喜全雞」是阿燦師父子聯手為新嫁娘設計的手路菜。
該劇上演時,舞台擺上阿燦師親自烹調的十多桌「辦桌」,邀幸運觀眾入席當臨時演員,一邊看戲一邊吃辦桌。台下觀眾也會隨劇情演進拿到油飯、肉羹等辦桌菜,一邊體驗劇中的人生滋味,一邊品嘗正宗台灣辦桌菜。
劇中阿燦師不僅拿起鍋鏟,還要粉墨登場本色演出。他表示,劇中楊烈對蔡宗憲不斷耳提面命的「做一遍記到死」,就是來自父親的口頭禪。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