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興野豬渡河 源自父二戰相親經歷

「戰爭沒有贏家,否認戰爭的暴行是自我欺騙的逃避。」第七屆聯合報文學大獎昨舉行贈獎典禮,小說家張貴興以描繪二戰期間日軍占領婆羅洲砂拉越豬芭村的長篇小說「野豬渡河」贏得大獎。談到自己為什麼要寫半世紀前戰爭,他引諾貝爾獎得主石黑一雄的話,透過戰爭的描寫,「我們可以觀察歷史是如此殘酷的嘲弄人類。」
聯合報執行董事項國寧致詞表示,聯合報一九七六年開始舉辦聯合報文學獎,七年前轉型聯合報文學大獎,獎金提高為一○一萬,企圖讓此獎如台北一○一「成為台灣文學界的地標」。他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注重評審的獎項,評審的選擇讓此獎建立文學界特殊的位置。
「我像追劇一樣追聯合報小說獎。」張貴興說,他從一九七六年便開始關注聯合報小說獎,還記得第一屆得主是一名建國中學學生。他認為透過文學獎和評論,作家可以回顧創作,避開短處、知道長處,延伸自己的創作。
「我出生的年代,離戰爭遠不遠,近不近。」張貴興生於一九五六年,故鄉砂拉越是兵家必爭之地,保留許多戰爭留下的遺跡,加上長輩對戰爭的敘述與回憶,讓他覺得自己離戰爭特別近。
他回憶,自己念的國小布滿戰爭留下的未爆彈,常有軍人來到學校引爆未爆彈,學生紛紛蹲在地上,聆聽炸彈爆炸的聲音。而每次炸彈引爆時,老師會說多像世界末日啊,學童卻鼓掌歡呼。
父親告訴張貴興的戰爭經歷,也讓他印象深刻。二戰時張父跟一名女子相親。這位女子長髮披肩時清秀如瓊瑤女主角,但當風吹起秀髮就會露出臉上的胎記,此一故事讓張貴興浮想連篇,總是幻想「這位女子後來怎麼了?」因此誕生了「野豬渡河」,女子成為小說中一名角色的原型。
「我回顧自己寫的小說,多以父親和祖父的視野,幫他們記錄和回憶過往,所有的書寫都建立在這些回憶之上。」張貴興代替讀者質疑自己,「重建這些記憶有意義嗎?」
曾贏得日本芥川文學獎的小說家堀田善衛,一九五五年出版長篇小說「時間」,以中國人的視角看待「南京大屠殺」。張貴興說,堀田善衛曾說:「南京大屠殺之後,寫詩是必要的。」他把這段話留給讀者自己詮釋,也等於是解開張貴興小說的謎題。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