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1950歷史記憶!武漢作家方方《軟埋》導讀會邀你直面真相

文/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提供
2020年初,中國一級作家方方在武漢封城期間,每天在微博上記錄生活點滴與時事觀察,引發網路熱烈討論。您可能認識《武漢日記》的方方,但知道她曾以一部現實主義小說《軟埋》,獲得第三屆路遙文學獎嗎?
《軟埋》繁中版由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並將於2020年7月12日下午2時在聯經書坊舉辧首場座談會:「集體失憶與歷史真相──方方與被軟埋的《軟埋》」,邀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王超然教授為大家導讀分享。
是什麼樣的時代,逼迫主角軟埋了自己的家人,甚至埋葬了自己的記憶?
而倖存的她,即使活著,仍猶如身在十八層地獄,又何異於將自己軟埋。
「軟埋」,是四川方言,指死後沒有棺材,人就這麼直接埋葬在土裡。
作者方方把「軟埋」轉化,拿來描述活著的主角,面對不想回首的記憶,選擇直接遺忘的狀態,反映中共土地改革的歷史記憶課題。作者筆法層層堆疊,由果敘因,書中情緒逐漸累積至最後爆發。
在這段土地改革的歷史中,書中主角丁子桃面對過去的記憶,選擇遺忘,因為「忘記不見得都是背叛,忘記經常是為活著」,經歷過傷痛,所以拒絕回憶。她的選擇性失憶就像是膜,將她的時間包覆,而她與記憶的抵抗就像張網,阻擋著衝出來的記憶。
作者用倒敘的手法,將故事人物一一帶出,神秘的吳醫生了解來路不明的丁子桃,吳醫生說:「這世上只有我能體會妳的感受」,而有秘密的兩人結為夫妻,生下兒子青林。青林面對母親的失魂,從驚慌不解到後來發現父親的日記,得知父親選擇遺忘的那段過去。原來青林從來不知道父母親是誰,於是真相就在青林的探索中,一層一層揭開,殘酷地令人絕望。失魂的丁子桃,同樣也歷經了這一層一層的翻找,她必須找回自己與記憶,靈魂才能飽滿,才能圓滿。
塵封的回憶,上一代的噤聲,引起下一代的好奇,開始探詢。
面對在抽絲剝繭中,一步步接近的真相,他們又該如何自處?
書中母與子的兩條主線漸漸清晰,開始有了交集,而最大的謎團在最後徹底被撕開,真相是那麼令人措手不及。母親丁子桃看著聖母像想著:「我是無染原罪者」,面對歷史的傷痕,沒有罪人,如果有,只能是這失控的土地改革,它讓經歷者活成了悲劇中的罪人。
本書從層層謎團中帶領讀者挖掘真相,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不帶艱澀的語句,精彩的鋪陳讓讀者快速進入歷史氛圍。作者方方在書中的安排,使內容彼此自成一體又相互連結,使過去與現在的歷史相互對照,展現個人面對大歷史衝擊的無力抗衡,與為了生存的莫可奈何。
作者在小說中以多元角度探討這一逝去的年代,其中有悲憫、有質疑、有譴責、也有釋懷。從張愛玲《秧歌》到余華《活著》,如今是方方,這些作家從不同角度一同書寫那時代的悲。
活動資訊
是什麼造成了集體失憶,與被掩蓋的歷史真相?
《軟埋》又為什麼自己也被「軟埋」了?
7月12日,歡迎大家一同到聯經書房,看看1950年代,政府撤退來臺以後,那塊土地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 活動主題|集體失憶與歷史真相──方方與被軟埋的《軟埋》
⊿ 活動講者|王超然/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活動時間|7/12(日) 14:00-16:00
⊿ 活動地點|聯經書房(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4號B1,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步行5分鐘)
⊿ 活動詳情|點我+
作者介紹
方方
本名汪芳。出生於南京,成長於武漢。1987年發表〈風景〉,獲中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被認為拉開「新寫實主義」序幕,並因此成為中國「新寫實」派代表作家之一。
作品包括小說《大篷車上》、《十八歲進行曲》、《行雲流水》、《水在時間之下》、《武昌城》、《萬箭穿心》、《武漢日記》等,多部作品被譯為英、法、日、義、葡、韓等多種語言。
本書獲得中國第三屆路遙文學獎,曾在中國大陸出版,並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但不久後匿跡於市場,2019年推出繁體中文修訂版,以饗讀者。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