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版「歌劇魅影」難產 劇場界:定目劇問題出在這裡

音樂劇「歌劇魅影」、「悲慘世界」在倫敦常演卅多年,迄今仍天天滿座。固定在某地長期演出的「定目劇」,是衡量當地劇場發展的重要指標,但台灣迄今仍無一齣真正的定目劇;近年各劇團開始嘗試打造定目劇,希望擁有「台灣版歌劇魅影」。
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透露,他在20多年前便動念想在高雄愛河打造定目劇,六年前大陸鎮江市也曾力邀明華園讓招牌戲「白蛇傳」常駐此地作定目劇,「白天是金山寺,晚上就是白娘娘水漫金山寺」。他發下豪語:「五年內完成定目劇的夢想」。
音樂人陳明章、導演吳念真合作的「再會吧北投」,是台灣這兩年最夯的音樂劇。陳明章受訪時也表示,有意將其打造成固定在北投上演的小型定目劇。
八年前文建會曾大力補助劇團製作定目劇,但這批定目劇如今多數偃旗息鼓。陳勝福分析,定目劇不是有固定劇場可供表演就夠,還要看戲劇本身是否夠吸引力。他認為,定目劇必須是「觀光客和本地人都認定一生一定要看一次的戲」,而且是「不到台灣看不到的戲」。明華園想打造的定目劇,便是一齣以台灣典故出發、深具地方特色的定目劇。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台灣無法打造成功的定目劇,在於劇場人多半缺乏「將劇場當成產業」的想法和能力。以英國劇場為例,一齣戲可能要製作兩三年、並到二、三線城市巡迴試演、不斷「打磨」通過票房測試後,才能登上商業劇院、也才有機會成為定目劇。但之前台灣嘗試的定目劇,沒有通過票房考驗便想一步登天。
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林佳鋒認為,台灣定目劇失敗在於「模式不對」。一齣成功的定目劇,不僅要靠劇團的努力,還必須透過地方政府、旅行社引進觀光客。他評估,以台灣的劇場人口,定目劇必須有三成以上的票源透過旅行社行銷;最好是用「園區」的概念經營—觀光客白天逛園區,晚上進園區劇場看定目劇。陳勝福也說,明華園打算用園區的方式經營定目劇,目前鎖定的地點是台南。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