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華人憶老布希 隨和親切
前總統老布希以94歲高齡去世,引發南加州華人僑民諸多回憶,從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到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從中美建交之前的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聯邦調查局局長,到對中國和在美華人社區都相當友好的美國副總統和總統,老布希在華人社區留下印記,讓南加華人記憶猶新。
「這張照片,一直珍藏在我家檔案中」,加州華裔共和黨婦女聯盟創辦主席暨會長黃趙企晨1日表示,布希去世的消息傳來,再看看這些珍藏多年的合影,感慨萬千。黃趙企晨回憶,1988年總統選戰最後衝刺階段老布希來洛杉磯拜票,她等前往機場迎接。「沒想到選舉剛剛結束從華府回到家中,我就收到這張照片,非常珍貴」。她表示,自己和老布希相當有緣,在雷根總統第二任期間,老布希就已開始準備總統選戰,組成了競選委員會,黃趙企晨很快獲任為該競選委員會委員,每年兩次去華府聽選情報告,然後到時任副總統的布希家中聚會。
同為虔誠的基督徒,黃趙企晨對老布希與芭芭拉長達73年的婚姻讚賞有加。「每次開會都有上百人的聚餐,每次都是芭芭拉親自安排飲食,而老布希總統非常有愛心,對每個人都很親切,就像自己家人」。
聯邦交通部資深顧問張曼君表示,老布希總統獲得的愛戴超越了黨派之分,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很多人喜歡他。她本人與老布希見過面,對他親切和藹的作風深刻印象。印象最深是的在小布希當選總統前一年的一次友人午宴上,當坐在鄰桌的老布希離席準備上洗手間時,張曼君拿出預先準備好的一本書請他簽名。「他個子很高,我個子很小,他的整個身子俯下來,半蹲著寫字」。簽完字,老總統還問張曼君叫什名字,住在哪裏,做什工作,「對人特別親切,就像老朋友一樣」」。張曼君表示,總統通常都很忙,來去匆匆,但她感覺老布希對人的節奏非常慢,願意花時間瞭解對方,感覺非常親切。
老布希享年94,與今年4月過世的芭芭拉布希成最長壽的總統夫婦,兩人共同生活長達73年,是美國至今婚姻時間最長的總統夫婦。芭芭拉在她的回憶錄中寫到,當年和先生一起在北京的生活,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他們兩人確實是我當時在北京所見到的外國人中非常罕見的快樂愛侶」。來自北京的國家廣播電視公司NBC4資深攝影記者李若回憶,當時他家住在北京最中心的東郊民巷,離天安門走路五分鐘。老布希1974年秋天至75年被福特總統任命為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住建國門外交公寓,與東交民巷騎車十分鐘。而當時北京能夠供應牛奶麵包和奶酪的外賓飯店,只有西郊的莫斯科飯店和東交民巷入口的新僑飯店。新僑飯店附近的崇文門教堂,則是當時北京少有開放禮拜的教堂,東交民巷、新僑飯店,崇文門教堂,成了老布希夫婦經常入出的地方。
「無數次見到兩人騎著腳踏車,非常爽朗開心」。李若表示,70年代中期居住在北京的外國人大多來自東歐國家,像老布希夫婦的爽朗,極其少見而引人注目。到美國之後,他在老布希的回憶錄中進一步了解到,福特1975計畫任命老布希出任中情局局長,白宮電話打到北京辦公室時,老布希和芭芭拉正在東交民巷一帶騎車,他的助理只好開車請他立即回辦公室回總統電話。之後老布希很快離開中國,回美擔任中情局局長。
在北京期間,老布希還做了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就是讓小布希到中國旅遊,為日後小布希在任期間對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奠定了基礎。而老布希本人和芭芭拉在北京居住的日子,也決定了他在中國日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保護其最惠國待遇,以及美國在六四問題上沒有完全站在民運一邊,留下千絲萬縷聯繫。
「再見到老布希是在1990年」。李若回憶,那天他在洛杉磯小東京採訪美國政府對1942年集中營日本倖存者賠償活動,每位倖存者獲得2萬元補償。「記者會房門推開,總統進來了」,大家都沒想到,更沒有想到是總統身邊根本沒有前呼後擁,隨和至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