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提中美關係新「三不」 台灣問題列第一條不可逾越紅線

流失台生/棄星國名校500萬獎學金建中資優生選台大

渡溪翻車父子被沖走!父遺體尋獲2歲童仍下落不明 其他19人全脫困

2030年重啟核電?卓揆:日媒誤會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中)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於7月26日見刊,報導說,卓揆暗示為因應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的用電需求,可討論2030年重啟核電。記者謝進盛/攝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中)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於7月26日見刊,報導說,卓揆暗示為因應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的用電需求,可討論2030年重啟核電。記者謝進盛/攝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表示,對於二○二五年以後完全廢止的核能發電,未來的利用「可以進行討論」。這篇專訪刊登於七月廿六日的日經,報導說,卓榮泰暗示為因應人工智慧(AI)和半導體的用電需求,可以討論二○三○年重啟核電

不過,卓榮泰昨天表示,未來的新核能有各種可能,可以討論,但現在沒有設定時間和做法,「新聞報導是個誤會」。行政院也澄清,卓未在專訪中提到此事,且政府在能源轉型上不會貿然提出相關政策,並重申非核家園是法定國家政策,目前為止不變,雖對新核能科技態度開放,但前提是確保安全、核廢料可處理且有全民共識。

日經報導指出,卓榮泰說,美國等各國都很重視開發核電新技術,考慮到未來缺電風險,「核電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但將來可以再討論」。他主張,解決安全性等問題、且得到輿論的支持,應該公開討論此事(使用核電)。

行政院長卓榮泰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於7月26日見刊(圖),報導說,卓揆暗示為因應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的用電需求,可討論2030年重啟核電。記者雷光涵/翻攝
行政院長卓榮泰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於7月26日見刊(圖),報導說,卓揆暗示為因應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的用電需求,可討論2030年重啟核電。記者雷光涵/翻攝

賴總統在五月就職演說中表示要將台灣打造成「AI島」。報導說,台灣的先進製程半導體工廠和數據中心等高科技產業,將使台灣的用電量大增。卓榮泰告訴日經,到二○三○年台灣必須新增七百萬千瓦的發電能力(等於核電七個機組發電量),短期內難使用核電,但經由增設天然氣發電與再生能源等,可確保九百廿萬千瓦的發電能力。

卓榮泰說,「台灣在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對全世界有責任」,強調重視供電穩定。日經說,台灣致力發展太陽能和海上風力發電等,但有人認為用電需求激增,供電可能追不上。

由於台灣面臨缺電危機及淨零減碳壓力,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預定八日開會。

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以及委員會顧問、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均認為應使用核電,卓榮泰接受專訪內容,被視為在為民進黨核能政策轉彎鋪陳氣氛。

行政院則是還原卓榮泰接受日經專訪時的說法。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說,世界各國,尤其美國,在二○三○年對新能源開發會是關鍵時機,新的能源如果沒有安全、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且世界潮流和台灣共識都能夠接受,應該開放討論。

再生能源 半導體 卓榮泰 日本經濟 李遠哲 核廢料 核能 核電 陳世凱 非核家園

延伸閱讀

凱米釀災…卓榮泰鞠躬謝救災人員 叮囑注意安全

加大力道澄清重啟核能 卓榮泰:要「世界潮流有共識」才討論

卓榮泰勘災阿里山林鐵 指示要在安全前提下搶修

凱米致災全台農損高達28億元 卓揆稱前瞻計畫若做更好「事情不會這樣」

相關新聞

2030年重啟核電?卓揆:日媒誤會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冷眼集/執政黨別再打核電模糊仗

「非核家園」被稱民進黨「神主牌」,意指不可動搖的政治價值,賴清德總統更明確定位是「國家總體政策」,但從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

2030年重啟核電?卓榮泰:說過的話不該被亂下標題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上午來到高雄市桃源區,視察桃源國中災後復原情形。被媒體問到台灣是否2030年後重新考慮使用核電?卓榮泰...

【總編開箱】卓榮泰說不出口的2030年供電關鍵密碼

因為日媒專訪時一句「2030年重啟核電」說法,行政院大張旗鼓地強調閣揆卓榮泰沒這麼說,也很慎重地提供逐字稿,卓院長其實是說「美國在2030年對於新能源開發應該是一個關鍵時機,新能源沒有安全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世界潮流和台灣共識都能接受,我覺得是應該是開放討論,未來的核能解決不了今天的問題」,也就是說,卓榮泰是說未來新核能可以討論,但行政院也強調,政府不會貿然提出相關政策。

核三廠延役無望 核安會促二號機穩定運轉

行政院發言人昨否認院長卓榮泰接受《日經》專訪時提到二○三○年將重啟核電。經濟部回應表示,院長說明與過去相同,行政團隊立場...

學者建議 不必花5年等SMR核電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接受日媒專訪,提到台灣雖計畫於二○二五年實現非核家園目標,但隨著核能新技術發展,未來使用核能可以開放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