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重啟有8大不可行」 跨科系學者聯合籲投反對票

公投倒數,清華、中山、中興、東華、政大等跨科系學者今日聯合召開記者會,駁斥核四公投提案方有許多錯誤資訊與論點,核四重啟有八大不可行,包括工程技術、忽視核安、核廢難解、解決空汙、承擔核災、經濟效益、五年發電、違反正義的不可行,呼籲民眾12月18日對核四啟封公投投下「不同意」。
核三廠監督委員、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說,核四公投理由書嚴重誤導,讓民眾誤以為核四「已蓋好」、已「通過系統試運轉測試」、三年可以商轉,甚至核廢料說成「假問題」,將斷層與核災風險講成「沒問題」,這些誤導民眾的資訊,宣稱科學卻似是而非的話術,將使民眾在公投時做出不符合自身及社會整體利益的選擇。
清大電機系教授呂忠津指出,核四廠在工程技術上有罕見的嚴重缺失,電廠機電設備從統包改採分包,造成分包835項、施工廠家超過500家;一邊設計、一邊採購、一邊施工,興建過程違規自行變更設計,單安全管制有關的設計就高達700多項。從專業角度診斷,核四已積重難返。
中山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郭建成說,即便台灣發生七級地震後核四沒有倒,但只要失去外部系統支持,核四就會處於失控的狀態。且核癈料的萬年生命周期、最終處置在台灣仍然是無解難題。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說,提案方強調「核四啟封是安全核廢與殺人空汙的對決」根本是誤導國人,其實若要減緩空汙,核四根本緩不濟急,目前政策規畫以新燃氣電廠作為過度能源,台灣所有老舊燃煤機組都可以在2035年前轉為備用,但核四續建最少需要到2036年才可能開始發電。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說,若核災發生在北台灣,將直接影響至少三分之一的GDP,約每年7兆元以上,還需加上無法估計的復原成本。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表示,核四建廠執照2020年12月31日過期,需先完成耗時2年的初期安全分析報告後,才能就安全標準進行先前台電地質會議審查的結論,為期最少5年。完成地質調查後,才能進行耗時約3年的二階環評。綜合推算上述程序,在須嚴守先後順序的前提下,加上後期施工、耐震補強、試運轉測試,保守估計,重啟核四最少需15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