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萊豬公投上演醫師大戰 反方代表精算吃萊豬機率:僅0.3克

反萊豬公投意見發表會今天上演「醫師大戰」,擔任反方代表的台大醫院毒理學教授姜至剛說,一天吃6公斤含有10PPB萊克多巴胺的肉品,才會超標,國人每年食用豬肉量36到46公斤,每日平均吃到美豬是100公克,若萊豬進口後,乘上含有萊劑的比例千分之三,每人吃到的機率是0.3公克,「難道我們被餵養萊克多巴胺嗎?」
姜至剛說,雖然擔任反方代表,但他認為自己是第三方,反萊豬題目特別強調豬的肉品,但豬牛的萊克多巴胺是一樣的,為何這次提案,不乾脆把牛豬一起提出來就好,題目為何這樣很怪,他在台大授課沒有用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很難去溝通,在這前提下,他的主張是萊克多巴胺應該要落幕。
姜至剛說,為何要落幕?歷經藍綠執政,反對方不斷倒過來,未來2024年誰執政?是否要重新要回去理論?社會要付出多少成本,但從扁政府、馬政府到如今執政黨, 面臨食品安全分析都是同一批專家,看到16字箴言「牛豬分離排除內臟...」等語,看到都快頭暈,不用科學基礎對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很恐怖的。「科學基礎才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塊浮木」。
姜至剛說,CODEX通過時,各國有各國疑慮,可是全世界有109個國家開放萊豬肉品進口,都沒有推翻CODEX標準,我們甚至更嚴格,大家都算過,一天吃六公斤的肉品,也都剛好10PPB,且吃到一輩子才會超標,但超標跟中毒是兩件事, 且毒性決定劑量,這樣基本原則沒辦法掌握,很難對話,應該從劑量來算風險評估,量化我們吃的多少,最後評估潛在副作用。
姜至剛說,今年1月1日進口後,根據食藥署網站登錄沒有萊豬進口,沒任何廠商進口這樣產品,國內豬肉使用量九成,國外豬肉百分之十左右,近5年來進口豬肉,美豬比例是百分之一,未來進口真的會有萊豬嗎?「我覺得沒有這麼笨的廠商,拿磚頭砸自己腳。」
姜至剛說,甚至聳動的說,萊豬比搖頭丸毒上250倍,怎麼可能?藥頭去買豬肉就好何必買搖頭丸?民眾去買豬肉時放輕鬆,政府已協助將標章做出來,但不可能把動物用藥的化學資料都列出,否則會整整三頁,根本沒必要,民間可到不含萊克多巴胺專區購買,是一個很好選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