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Air取代iPad Pro沒這麼簡單?蘋果平板產品線在玩什麼把戲

iPad Pro A12Z 晶片對上 iPad Air A14 晶片誰勝出?
本週蘋果秋季發表會 iPad Air 繽紛登場,採用全螢幕設計,配備更大型的 10.9 吋 Liquid Retina 顯示器、和頂端按鈕合體的全新 Touch ID 感測器、相機與音訊升級,還是首次搭載 Apple A14 仿生晶片產品,產品亮相第一瞬間擁有 iPad Pro 的果粉們吶喊著,難道 iPad Air 已經取代 iPad Pro ?掀起一陣熱議,且讓我們進一步分析 iPad 目前產品線。
iPad Air 4 較前一代哪些升級?
今年推出更專業的 iPad Air 4,率先採用台積電 5nm 製程,具備 118 億個電晶體,搭載 6 核心 CPU (包括 2 顆大核心以及 4 顆小核心)、4 核心 GPU ,根據官方效能比上一代 7 奈米的 A12 晶片 CPU 速度提升 40%、GPU 提升 30%。
另外,蘋果引以為傲的神經網路引擎(Neural Engine) ,也從 8 核心升級到 16 核心,AI 運算能力提升到 11 兆次,機器學習能力提升 70%,運算速度提高 10 倍。乍聽之下的確很強大,但許多人說 iPad Air 敵過 iPad Pro,真的是如此嗎?分析 A14 與 A12 Z 晶片,其實就能知曉。
A12Z 對上 A14 誰勝出?
複習一下,A12 Z 晶片共有 8 核 GPU,相較之前一代的 A12X 多上一核,改進的散熱架構,可以用更高的時脈運行,根據蘋果官方,不論是 4K 影片剪輯、渲染,和 AR 應用領域,A12 Z 能提供更好的表現,接著實際用數字來看看。
根據蘋果公布,相較前一代搭載 A12 晶片的 iPad Air 3, iPad Air A14 CPU 提升 40%、GPU 提升 30%,如果按照這個數值,以 iPad Air 3 0 安兔兔跑分推估,理論上 iPad Air 4 有 57 萬分,對上目前 2020 iPad Pro 於安兔兔測出 75 萬分,總體效能 iPad Pro A12Z 仍超過 iPad Air 4 A14 30% 以上(確切的數值仍需在產品實際測試後才能見真章),不過初步可以得知的是,iPad Pro 整體還是蘋果定位最專業的平板電腦。
除了 A12Z的整體效能仍然超越 A14,另外,除了更能處理圖形密集的工作流程,也具備超廣角相機、光學雷達(LiDAR)掃描儀、四揚聲器系統、ProMotion 自動適應更新率技術,更大螢幕尺寸和容量的選擇,以上都是 iPad Pro 勝出。因此蘋果強調如果要使用專業工作軟體者,仍然建議使用 iPad Pro。
iPad Air 4 更專業 蘋果怎麼定位
至於蘋果在中階的 iPad Air 4,從裡到外的確比過往的 Air 更上一層樓,尤其是全螢幕還有首次在電源鍵上的 Touch ID,至於這次新設計的 Touch ID 速度和辨識度仍是和過往 Home 鍵上的一樣,比較特別的就是在更小的面積上建立指紋感應的模組。
今年 iPad Air 升級後,讓一般用戶都能享更專業級的平板設備,根據蘋果官方,台灣售價 iPad Air 4 18900 元(64GB WiFi 版本),相較於前一代起價高了 2000 元仍是可接受的漲幅,處理效能升級是一回事,是否有更多元的應用場景才是更重要的。
當然,隨著 iPad OS 14 的到來,隨手寫(Scribble) 成為果粉的全新體驗。自動辨識形狀、支援中英文同步手寫輸入,搭配 Apple Pencil 能做到更流暢的體驗,不過也需注意,在 iPad Air 4 也是僅支援磁吸式充電的二代 Apple Pencil。
而第三方應用服務,以目前最常用的設計軟體 Adobe 軟體持續擴大支援,預計在今年十月底會把 Ai(Adobe illustration) 帶到 iPad 上,若是想使用基礎設計與繪圖功能、照片編輯,現在使用 iPad Air 也能讓體驗更精準。
目前看來,如果是初階的創作者,想要以更低的價格入手生產工具, iPad Air 的確是個更好的選擇,若是用上更多複雜軟體或是多工處理需求、AR 應用等,則仍可以考慮處理效能更高,也是蘋果目前定位最專業的平板 iPad Pro。
如今,在蘋果的平板產品線中,搭載的都已經是 A12 以上的處理器,若是價格考量可選擇 iPad 8(A12),想要輕薄的可選擇能一手掌握的 iPad mini 5(A12)。
《本文作者 Anny,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INSIDE,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