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軍將進酒/歐美軍隊飲酒盛行 戰死名將防腐液變酒名

蘋果首款摺疊手機iPhone Fold最快明年登場!5大特色讓人好想買

影/越南下龍灣船難增至37死!大晴天秒下雷雨冰雹 失事搶救畫面曝

卓溪中正部落族人委屈…黑熊又來了?「我能搬到哪裡去」

花蓮當地居民高新旺表示之前黑熊就已多次攻擊他的狗,他也在附近遇過那頭黑熊,他表示黑熊站起來有三公尺那麼高。記者葉信菉/攝影
花蓮當地居民高新旺表示之前黑熊就已多次攻擊他的狗,他也在附近遇過那頭黑熊,他表示黑熊站起來有三公尺那麼高。記者葉信菉/攝影

從玉里車站下車,車子左轉跨過了秀姑巒溪,迎面而來是卓溪鄉公所醒目牌樓,再經過一家小七,續開了一小段逼仄的產業道路,就進入了以布農族為主的卓溪村中正部落。再往上行不多時,車子在一條野溪前停了下來,早已等在現場的部落族人指著野溪對岸的低矮樹叢,「狗就是在那裡被吃掉的」。

位在玉山山腳下的花蓮卓溪,恐是全台灣最多黑熊出沒的地方,四月十四日卓溪中正部落族人高新旺通報林保署花蓮分署其工寮飼養的黑狗失蹤,還有數隻雞失蹤,隔兩天又有一隻看門黑狗遭到啃食,研判是黑熊所為。

▌延伸推薦:一隻黑熊之死 開槍護管員的內心告白

花蓮分署玉里工作站到場架設紅外線照相機,十七日果然拍到一隻黑熊掠食另一隻黑狗。廿一日又再發現另一位族人高明華工寮附近有一內臟遭到啃食的狗屍,當晚黑熊再次來高明華的工寮掠食狗隻,花蓮分署護管員出於自衛開槍射擊。

然而,這一槍射出了許多爭議,除了原本是扮演黑熊保育角色的護管員卻對黑熊開槍,中正部落同樣飽受壓力。很多網友質疑,為何山村的居民明知附近已有大型食肉目動物入侵,卻不把禽類跟狗隻移置,也批評狗既已養在山上,為何還要綁起來,導致遭黑熊攻擊的犬隻無處可逃。更有人批評黑熊不是「入侵」,是山村居民占據了黑熊原本的家。

開槍的森林護管員回到事發現場還原當天情形,他強調當時見到黑熊時牠正在吃狗肉(圖中箭頭處),並對他發出低吼聲警告,隨即朝他靠近。記者葉信菉/攝影
開槍的森林護管員回到事發現場還原當天情形,他強調當時見到黑熊時牠正在吃狗肉(圖中箭頭處),並對他發出低吼聲警告,隨即朝他靠近。記者葉信菉/攝影

重回住家上方的工寮 「熊在碗的地方吃狗」

記者於五月初重回中正部落,一行人在野溪附近了解當天情景,騎著摩托車、前座還載著飼料袋的高新旺停了下來好奇張望,高新旺住在數百公尺外的山下部落,他每天都會騎車到三到五分鐘車程外的工寮餵雞、餵狗。

這也是當地居民的常態,這些搭建在部落住家上方的簡易工寮,通常為在地居民所擁有的原住民保留地,他們多會種菜、養雞鴨鵝等禽類,居民通常都會在工寮周邊養一條以上的狗,主要是為了看守工寮,同時也有陪伴的功能,角色相當多重;但擔心狗會在山上亂跑,甚至咬傷獵人或登山客,他們會在兩點間拉一條線,把狗鍊套在其中,讓犬隻在固定的範圍內來回移動,這也是山村居民普遍的飼養方式。

在族人帶領下,記者來到野溪對岸高明華的工寮及菜園,工寮外牆懸掛著一件黃黑花紋交錯的水鹿皮,工寮入口處前一隻被拴在兩樹間鍊條的小白狗對著訪客猛搖尾巴,興奮地來回移動,不時發出鐵鍊摩擦的聲響。距離工寮六、七公尺外一棵低矮大樹,樹幹旁躺著一只不鏽鋼碗,族人指著碗,「那天黑熊就是在碗的地方吃狗,那個碗就是那隻狗的」。

再回到野溪對岸,往上通往高新旺工寮的產業道路,沿途都可見到崩落的大石,路基也多處毀損,從去年颱風迄今尚未修復,已經大半年無法通行汽車。高新旺的工寮距離高明華工寮四百五十公尺,雞舍一度養了廿多隻雞,但環顧四周,卻罕見地沒有看到飼養任何一隻狗,「被吃光了!」高新旺指著入口處水泥地上一條斷了半截的狗鍊,「這就是上次被吃的那隻狗的」。

是誰侵犯黑熊的家? 族人住這已兩、三代

他說,他自己在工寮附近看過黑熊兩次,剛開始黑熊背對著他,他以為是黑狗,沒想到牠站了起來,才知道是黑熊,「心跳加速啊!」因為離部落實在很近。

高新旺說,他本來養了八隻鵝,現在剩三隻,廿多雞現在也只剩三、四隻,「都是自己吃,不是在賣的啦!」高明華說,因為市場的禽類都經過電宰,「吃起來沒味道」,當地居民都習慣自己養雞、鴨。

中正部落事務組組長王基郁說,因為現在規定不能在距離社區裡幾百公尺內的地方飼養雞鴨,「這是違法的嘛,我們布農族很遵守這樣的規範」大家就會選擇養在自己的工寮,不只高家,這邊有好幾家也是如此。對於外界批評為何不把些禽類移置,「我們能移到哪裡去?」高明華無奈地說。

高明華跟高新旺是表兄弟,高明華說,這些工寮所在地都是從阿公時代就留下來的原保地,已經兩代、三代了。

事實上,當地的原住民從過去一百年來經過數次遷徙,日據時代,殖民政府推動理蕃政策,集團移住是其中的政策之一,強制原居在高海拔的原住民遷徙至較低海拔特定區域,以便進行統一管理,才會往山下遷移。

對於外界批評是居民侵犯了黑熊的家,王基郁則顯得有點憤憤不平。

他說,其實他們本來也不想回應,後來看到手機或是臉書上的批評,「我們能搬到哪裡?這是阿公阿祖留下來的房子。」王基郁說,如果政府願意提供給他們更好的地方,他們也願意搬走,「但可能嗎?」

王基郁說,部落的狗都很有警覺性,其他動物出現,狗都會叫,但是狗看到熊不一樣,「高新旺底下的工寮養的兩隻狗真的嚇壞了,直接衝下來,」那幾天部落老人家白天也都不敢出門串門子,門窗都關得緊緊。

而布農族的傳統,對於殺熊有極大的禁忌,「我們對熊是又敬又畏」,王基郁說,如果是在四、五月狩獵祭打到黑熊,獵人甚至必須住在山上直到九月小米收成才能返家,不然小米會變黑,無法收成。然而,對於這隻黑熊最後遭到射擊,「大家是有鬆了一口氣,因為實在離村子太近了」。

熊先吃雞又來吃狗 玉管處繫放被質疑

「那隻熊本來是吃雞,第二天就開始吃狗,接二連三,村民都很恐慌。」花蓮分署玉里工作站護管員林志強就是中正部落居民。他說,他們布農族都叫黑熊是狗熊,因為狗跟熊的習性跟叫聲都很像,狗跟人很親密,狗身上會有人的味道,當時居民很擔心接下來熊會危害人的安全,紛紛跑來找他問該怎麼辦?居民除了在部落群組裡反映,還紛紛打電話到玉里工作站飆罵,也要求當初繫放這隻黑熊的玉管處「這隻黑熊跑來跑去,你們要趕快處理!」相關單位都承受了極大壓力。

林志強說,在黑熊連續來到部落的那幾天,村子裡的狗半夜全都在叫,因為狗聞到熊的味道,就知道「熊來了」,尤其是在凌晨時熊來到部落時徘徊時特別強烈,「狗叫得非常大聲」, 那幾天居民根本都無法睡覺,一些比較年長的長輩連白天都不敢出門。

當時部落人心惶惶,也開始討論居民要如何自保,王基郁也說,如果林保署沒有介入處理的話,「那可能就是我們用我們自己的獵人了嘛」,當時部落裡確實有這樣的聲音,但他也說,最後可能還是要尋求派出所協助。林志強說,獵人不會跑到山上去打黑熊,但如果真的跑到部落就會「弄掉」。對於黑熊最後遭到槍擊,他說,儘管外界的輿論批評很大,但居民心情都因此放心了,大家終於可以恢復安心與平靜。

這次事件也顯現都會與山村的「距離」,其中包括看待狗的角色不同。對都會居民來說,狗是寵物是家人,林志強則說,布農族喜歡養狗,到山上時可以當獵犬,同時還能顧家、顧工寮,就是他們的「保全」。不光原住民,漢人也會這麼做,有些人批評他們怎麼把狗綁起來「那麼可憐」,以為在虐待牠們,其實他們每天都會餵狗,這對居民而言,都是很正常的飼養方式。

一聽到大龍炮聲音 居民就成驚弓之鳥

對於外界質疑是他們侵犯了黑熊的家,林志強說,外界可能以為他們是住在森林、深山裡,事實上,他們是住在原保地,而不是在國家公園或是林班地,「我是住在山下,是熊跑下來,也不是把狗丟在深山裡」。

雖然如今居民都鬆了一口氣,但多少還是在居民心中留下陰影。王基郁說,以前大家聽到驅趕黑熊的大龍炮聲響,不以為意,但現在聽到大龍炮,居民都會憂心忡忡地跑來問他,「是不是熊又來了?」顯然已成了驚弓之鳥。

黑熊 花蓮 獵人 布農族 國家公園 原住民

延伸閱讀

黑熊開冰箱找食物!17歲老狗奮勇對峙畫面曝光 主人醒來見戰況嚇壞

查獲獵具!雪霸國家公園台灣黑熊中「山豬吊」陷阱 將以刑案偵辦

黑熊受困「山豬吊」左前肢外傷!雪管處急救援查緝非法狩獵

諷黑熊學院避難包貴如愛馬仕 許宇甄:勿發國難財

相關新聞

影/黑熊現身大安溪沿線淺山棲地 4部落拍攝壯碩成熊影像

台中市自達傳統獵人協會今年6月在海拔1152公尺部落周邊,及大安溪淺山巡守沿線上,以紅外線自動相機拍攝到黑熊現身影像,除...

農民戴熊鈴 拽著喇叭才敢上工

「那一陣子我腳都綁鈴鐺,告訴牠:我要來囉,很緊張,因為也跑不過牠。」布農族人古麗莉跟丈夫陳文德在花蓮卓溪石平部落有五個大...

暗夜驚心 蜂農對峙熊40多分鐘

「我還是會擔心、會緊張啊,也不知道會不會再來。」蜂農池明鎮養蜂已養了十幾年,養蜂是現代另類遊牧民族,每年清明節前,池明鎮...

學者:保護居民優先是政府準則

花蓮卓溪黑熊因入侵部落遭到巡山員射擊事件,成為台灣人熊關係轉折的指標事件,對於同樣也常有人熊衝突的日本、歐美,政府又是如...

觀察站/黑熊之死 城鄉彼此理解的契機

一隻台灣黑熊在暗夜槍聲中倒下,扣下板機的是林保署森林護管員,這一槍,將人熊衝突推升至最高點,不少網友群起撻伐,不論是對開...

專題/一隻黑熊之死 開槍護管員的內心告白

window.location.href="https://vip.udn.com/event/newmedia_DeathofaBlackBear";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